未分卷 第73章 你想怎麼樣都行(1 / 2)

白煜迫不及待地拆開信封,取出信紙準備打開,這才注意到桓閣老還站在旁邊,又默默地把信紙放回信封裏,故作一本正經道:“閣老,開始上課吧。”

桓閣老眸色深沉地瞥了那封信一眼,轉身走到講台處,開始下午的課程。

白煜努力收斂心神聽課,放在桌子底下的手,卻忍不住時不時用手指搓一搓那封信,急切地想知道桓徹給他的回信會寫些什麼。

就這樣,時而用心,時而分神地挨到了下課。

回到乾清宮時,宮人已經擺好晚膳,喚他過去用膳。

他卻連看也不看一眼,速速朝內殿走去,火急火燎地從袖子中取出信封。

看著信封上那熟悉的筆跡,瀟灑中不失俊雅,他的心便忍不住砰砰直跳。

接著取出信紙打開,赫然發現他竟寫了滿滿六張紙。

“吾皇阿煜,一別累月,別來無恙?我在北疆一切安好,來函已讀,心中甚是歡喜,卻因軍事繁忙,時至今日方得閑回函。此次又是不辭而別,自知萬般不該,卻也知道,當時若把出征之事提前告訴你,你是斷不能讓我離開的,便隻能暫時瞞著你……”

白煜撇了撇嘴,一字一行認真地繼續往下看。

也許是生怕此信件不慎被他人偷看,徒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桓徹在信中寫得極謹慎,隻字不提對他的思念,不過字裏行間卻能讓人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想念。

他說,他很想念大白,想天天摟在懷裏,捧在手裏,抱一抱那軟軟的身子,片刻不想分開。

看到這段肉麻的話,白煜雙頰微微發燙。他知道此大白非彼大白,指的正是白煜本人。

接下來幾乎所有想念之詞,都是用大白來代指,不會叫人懷疑。

因為熟悉白煜之人,都知道白煜有一隻白狗叫大白,而且曾放在桓徹的別院寄養半年多時間,深受桓徹的喜愛。桓徹想念大白,也是情理之中。

訴完思念之情,他便開始談這兩個多月以來,他在北疆的生活及所見所聞。

他說,沒想到世上還有漠北這樣荒涼之地,看著那些麵黃肌瘦之人,著實令人唏噓。

因為北疆戰事頻繁,讓當地的百姓民不聊生,每年都有無數的流民從北疆湧向其他地方討生活。

他此次出征的最初目的,一來是想親手打敗固丹部落,為二叔報仇,二來想積累點實戰經驗。

事實上,他挺讚同白煜的提議,也想直搗黃龍,端了固丹部落的老巢。可通過這幾個月與固丹部落鬥智鬥勇地拚殺,他知曉固丹部落著實很難對付,想要一舉吞並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又看到北疆的百姓每天都活得困頓艱難,亟待朝廷有所作為,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中,改善他們的生活,桓徹便有了其他想法。

桓徹了解到,以前大宣與北方各部落簽訂過盟約,曾在北疆開放馬市,與北方部落進行貿易互通,讓北方部落用駿馬及銀兩交換大宣的糧食、紡織品、布料、茶葉、陶瓷品等,極大地改善了北疆百姓的生活。

作為邊疆貿易的重要場所,北疆也曾一度繁華熱鬧。

泰和帝登基後,昏庸無能,大宣民不聊生,北方部落才開始蠢蠢欲動,單方麵違背盟約,大肆進攻大宣北疆,試圖進攻中原,奪權皇權。

後來又因二叔被他們所害,先帝登基後,便二話不說地關閉了馬市,不屑與背信棄義的小國合作,也不縱容他們一再得寸進尺,至今沒有重新開放。

桓徹的某些想法,沒有在信中寫出來,比如他猜測先帝關閉馬市,究竟是完全出於國家考慮,還是也有二叔受傷的部分原因,不過如今也找不到答案了。

息戰時,他一得空就到外頭走走,向當地的百姓了解情況。

北疆開放馬市時,當地的百姓除了與北方部落進行貿易往來之外,有些人還與外族通婚,所以在這裏,外族人屢見不鮮。

桓徹從這些外族人的口中得知,自大宣關閉馬市後,那些北方小國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這麼多年來氣候欠佳,草原上的馬草和農作物長勢不好,馬匹也瘦,草原上的百姓也是飽一頓饑一頓的。大宣又不與他們交換糧食,那些小國為了能使他們的百姓不被餓死,隻好從大宣搶奪糧食,這才頻頻引發戰爭。

不過在戰場上,桓徹發現,外族人口中所說的瘦馬,也比中原養的馬匹健碩得多。

唯有擁有這樣的戰馬,方能大大提高我軍的騎兵戰鬥力。我軍的戰鬥力大幅度提高之後,敵國才會打心底裏敬畏大宣,不敢再頻頻來犯。

所以,桓徹在信中主張,與以固丹為首的北方部落簽訂盟約,在北疆重新開放馬市,與他們恢複貿易來往,以保北疆長治久安,恢複昔日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