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習近平: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3 / 3)

在寧德時,他提出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政策宣傳下基層的“四下基層”要求。到福州後,他建立了領導幹部下訪接待群眾製度,走遍福州五區八縣。後來他又在浙江大力推行這項製度。他說,“下訪接待群眾是考驗領導幹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場,來訪群眾是考官,信訪案件是考題,群眾滿意是答案”。

習近平很重視通過新聞媒體同群眾進行交流。他曾以“哲欣”為筆名在《浙江日報》專欄上發表了232篇短論,以平等交流的語氣,及時回答現實生活中群眾最關心的一些問題,淺顯易懂地講道理,很受歡迎。群眾說這是“用大白話,談大問題”。

習近平待人寬容厚道,但在涉及群眾利益的大是大非麵前,又非常堅持原則。他常說,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幹事,不要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在寧德清查幹部違規私建住宅時,針對幹部存在的一些為難情緒,他嚴厲批評,拍案而起:我們是得罪幾千名幹部,還是得罪幾百萬群眾?!主政浙江時,他大力推進幹部作風建設,一年時間裏,有許多幹部就因為不作為而受到處分。

習近平又是一位很有人情味的領導。他不忘師恩,每逢過年都會給老師送上問候和祝福;他尊老愛幼,在正定時把縣裏第一輛小臥車讓給老幹部用,還特地設立了老幹部病房和活動室;在福州時他長期資助家庭困難的孩子讀書,直到他們走上工作崗位。

多年不變的深耕基層、踏實親民的作風,使習近平在廣大老百姓中贏得“平民書記”的讚譽。

“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上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僅15天,習近平就在參觀“複興之路”展覽時表達了以實幹托舉中國夢的決心。

為更好落實實幹精神,他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議定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約法八章”,承諾多到群眾中去、輕車簡從、開短會、講短話、減少交通管製和厲行勤儉節約等等,獲得海內外廣泛好評。

“隻有幹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習近平一貫強調真抓實幹,要求抓住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紮紮實實辦幾件實事。他始終認為,不抓落實,再美好的藍圖也是空中樓閣。

在河北正定時,習近平提出,要改變貧窮落後麵貌,很重要一條就是要實實在在念好“人才經”。他為此多次親自出麵尋訪“千裏馬”,親自擬寫製定麵向全國的“招賢榜”。

要實幹,就要堅持實事求是。到福建寧德後,習近平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製宜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針對“大黃魚之鄉”的獨特優勢(大黃魚在寧德產卵),他提出要充分利用,集中資源進行科研攻關,解決大黃魚不能人工養殖的問題。在他大力推動下,大黃魚人工養殖成功,大大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

主政浙江期間,習近平推動了“平安浙江”、“綠色浙江”、“文化浙江”、“法治浙江”和海洋強省建設。要建設“四個浙江”,唯有實幹。習近平一方麵從全局著眼抓部署,一方麵從基層入手抓典型。在他主政期間,建設“四個浙江”的目標逐步實現。

2007年,習近平臨危受命調任上海。履新一個月,他圍繞民生、發展、上海世博會、反腐等工作,馬不停蹄地開展調研。他與廣大幹部談心、向廣大群眾問計,成功組織召開了上海第九次黨代會,穩定了上海局麵,振奮了幹部群眾精神,重塑了上海形象,為上海今後5年發展描繪了新的發展藍圖。

“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寧德,他到任3個月就走遍了9個縣,後來又跑遍了絕大部分鄉鎮;到任浙江後,用一年多時間跑遍了全省90個縣市區;在上海僅7個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個區縣;到中央工作後,他的足跡已遍及31個省區市。

(文章由本刊記者華南根據新華社公開資料整理)

習近平,男,漢族,1953年6月生,陝西富平人,1969年1月參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曆,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