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中國牌霍金”
新華社曾對他做過專訪,寫出了“中國牌霍金——王甦菁”的報道。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稱他為“中國牌霍金”,或許,在眾人眼裏,他與霍金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都是腦癱殘疾人,都是博士。但是王甦菁看知道,“腦癱”隻是媒體宣傳他的一個標簽,就像他身上的眾多標簽一樣,被貼上了,甩不掉了。
很多人不知道,對於霍金,王甦菁不太了解,知道越來越多的人把他們扯在一起,他才知道世界上有一個患有嚴重腦癱的殘疾名人叫“霍金”。在霍金的著作裏,王甦菁了解到宇宙是大爆炸產生的,黑洞是空間、時間、質量的平衡。
畢業前夕,王甦菁有些困惑和迷茫,“我想找一所好一點的高校繼續做學術,但是那樣的地方都喜歡招有留洋經曆的人。加上我寫字慢、說話慢,也沒法教課,隻能搞研究。最開始給幾個非重點高校投過簡曆,都被拒絕了。”那一年的年底,他曾向吉大遞交留校任教的申請,後因種種原因,最終沒能留下。
就在他有些絕望的時候,他想到了美劇《別對我說謊》,劇中的Cal Lightman博士可以通過分析一個人臉部的微表情,來判斷這個人說的話是真是假。
“看過之後我就在想,這到底是影視作品的科幻虛構,還是真的有科學家在研究相關的問題呢?”王甦菁讀博士時的研究方向是計算機視覺和識別,使用計算機進行自動微表情識別引起了他的興趣:“我在網絡上搜索,全球範圍內關於這方麵的論文還不到5篇。但國內卻有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項目。”
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就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傅小蘭,為了心中的夢想,他輾轉聯係上了傅小蘭。在隨後的交流中,傅小蘭對於王甦菁在學術上的成果和奮鬥經曆非常認同和賞識。2012年5月,他聯係了傅小蘭,希望了解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是否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剛好這時傅小蘭的微表情項目需要一位在計算機方麵特別擅長的博士畢業生。
後來的情形就是,王甦菁通過了進站答辯,正式開始他的博士後研究工作。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工作的幾個月,他覺得十分開心。傅小蘭對他的生活和工作給予了極大的幫助,“我的車可以在樓內充電,這就是導師親自安排的。”
因為王甦菁之前的人生總是有父母相伴,而這一次“單飛”北京,心情自然有別於以往,
不要以為他是一個安安靜靜的“宅男”,生活中的他也是閑不住的,鳥巢、水立方、奧林匹克公園距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都不太遠,他利用業餘時間把這些地方逛了個遍。王甦菁說自己最喜歡的還是北京的胡同,因為小時候在外婆家長大,喜歡那些小巷子,喜歡那些挨在一起的房子和院子,鄰居們互相之間很熟悉。北京的胡同很像小時候的外婆家,所以他有空就會去逛。因為和外婆的感情很好,雖然現在一個人在北京,但每隔幾天外婆就會給他打電話。
雖然生活中時有心酸,時有辛苦,但他一直在樂觀地向前走,他常說:“上帝之所以把人的眼睛安放在前麵,就是為了告訴你:向前看吧,生活的路永遠都在前方。這句話我一直將它深深地鐫刻在心底,不曾遺忘。因為當我駐足眺望的時候,我總能看到那些在關愛中印下的堅實足跡,也就會更加堅信前方的道路有屬於我的光芒。”
責任編輯 張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