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的應用和知識經濟的到來縮短了人類進行交易的空間,進一步打破了人類經濟活動的國家界限和民族界限,是經濟全球化的重大催化劑,而知識經濟的出現使國際貿易中的著名產地、馳名商標、名優品牌、外觀設計、技術專利到處被不法商仿製、盜竊和非法利用,嚴重影響了國際公平貿易,也侵犯了國際貿易的一係列規則和原則。舊有的關貿總協定在許多方麵不能適應知識產權的保護。關貿總協定固然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實體法律要求,但沒有規定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標準;關貿總協定偶爾也涉及到保護某一類知識產權的規則,而沒有全麵地、大範圍地保護所有知識產權的規定。對一些新的知識產權問題更未予涉及,如商業秘密等。關貿總協定對知識產權的貿易爭端沒有良好的解決機製和解決辦法。可見,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要求世界應有一個權威性的世界貿易組織來解決知識產權貿易的國際爭端,來製定和完善有關知識產權和服務貿易方麵的一係列新規則,以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
四、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猖獗呼喚出現權威性的國際貿易組織
關貿總協定及其多次“回合”談判成果旨在消除貿易保護主義,實現世界公平貿易,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關貿總協定產生近50年來固然在消除貿易壁壘、降低關稅、促進貿易發展上起了巨大作用,但在新的曆史時期,世界的公平貿易並沒有完全實現,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十分猖獗,貿易戰打得越來越激烈。
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是非關稅壁壘成為發達國家貿易保護的主要手段發達國家的關稅稅率目前是很低的,一般在2%~4%左右,還有許多零關稅的進口項目,但是,發達國家這些年來都不斷采取非關稅壁壘限製進口。世界紡織品貿易一直背離關貿總協定的原則,國際棉紡織品的貿易通過短期安排、長期安排和多種纖維協議不斷擴大產品的限製範圍,對農產品和服裝貿易經常出現數量限製。目前非關稅項目達到1000多種,許多國家采取進口限額、關稅限額、購買國貨立法、加強國有企業壟斷、海關行政程序、製定新的技術衛生檢疫標準等等手段。例如1997年在世貿組織已經建立兩年之後,美國還對日本的汽車實行配額,進口日本汽車隻允許160萬輛,美國還在燃料市場上對含鉛汽油、無氧汽油、未經純化的煤都趕出國內市場。
二是保護的商品日益增多,保護的手段多樣化、係統化。80年代到整個90年代,一些國家限製進口的商品不斷增多,開始美、英、加對紡織品和鞋類進行進口限製,後來,歐共體對鋼鐵進口實行限製,跟著有美、法、意、英對彩電進口限製,此後出現了農產品貿易戰、飛機貿易戰和半導體貿易戰。1987年美國曾決定對日本出口的電器製品征收100%的關稅。80年代的一項調查表明,在拉美輸往美國的1000項產品中,美國應用了3400種限製措施在保護措施上許多國家采取了征收反補貼稅和反傾銷稅的行動、至1995年底,世界有183個國家和地區製定了反傾銷法規,從1969年~1994年上半年,關貿成員國提出了2981起反傾銷調查案件。美國在1980年~1990年間共進行了481起反傾銷調查,1991年美國處理了59件反傾銷案,對其中的19起征收了反傾銷稅。一些國家還采取獎出限人的措施,采取補貼和減免稅收的方式鼓勵出口。
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扭曲了關貿總協定的貿易規則,使單邊主義、雙邊主義不斷削弱了多邊貿易體製,貿易保護主義造成了一些產品的價格上漲,侵犯了消費者的利益,貿易保護主義實施的進口限製對世界就業產生了消極影響,使失業火上澆油。新的貿易保護主義使發達國家付出了巨大代價,例如美歐日為了援助農業僅支付補貼就420億美元。貿易保護主義對發展中國家的損害更為嚴重,發展中國家的初級產品、服裝、紡織品、原料出口受到了非關稅壁壘的嚴加限製,使其出口貿易銳減,同時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大戰說明關貿總協定原有的多邊規則顯得失靈,世界有必要重新通過貿易談判形成新的貿易規則,世界尤其需要有一個正式的國際貿易組織來不斷組織多邊談判,創建新的貿易規則,拓展新的貿易領域,促進世界經濟發展。1995年1月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適應了世界製止新貿易保護主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