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醫藥業的發展源遠流長,回顧中國醫藥業的發展,應該說,我國醫學發展的優勢在於中醫藥業。但是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投入醫學的科研及新產品開發經費有限,科研和技術開發水平較為落後,醫藥產品提煉加工技術、合成包裝技術不過硬等因素的存在,藥品及醫療器械方麵都發展較慢,即使是有相對優勢的中醫藥行業,也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水平,而隻能大量出口初級的醫用原料及勞動密集型的低值易耗品,特別是我國的許多藥品不能被國外所認可,有的藥品不符合國際標準,有的不被他國承認,而隻被當做一般的保健品,整個醫藥行業在世界醫藥市場上明顯缺乏競爭優勢。
醫藥工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化學製藥工業和醫療器械工業,其產品有化學原料藥、製劑、醫用機械裝備、電子光學儀器等。我國的醫藥工業目前處於發展初期,生產規模小、產量低,現有7000多家製藥企業,其中合資企業有1500多家。年,全國醫藥總產值為世界醫藥銷售總額的3%,醫療器械工業總產值不及美國醫療器械年銷售額的2%,隻有該產品出口額的10%。醫藥產品中,低檔產品與仿製品較多,科研開發能力低,國有企業的科研投入隻有1%,相對於跨國企業10%以上的科技投入,在競爭力上明顯不足。
90年代,醫藥產品是世界進出口總量增加最快的五大類商品之一,美國是世界藥品及醫療器械的生產和出口大國。而我國在藥品進口中,製劑一直占較大比重,抗生素在進口總額中占居首位,進口來源地主要是日本、意大利等國;在藥品出口中,以原料藥為主,醫療器械起步晚,主要涉及勞動密集型的體溫一計、手術器械等低值易耗型產品。1998年,我國進口韓國、日本生產的中藥總額已超過1億美元,高於我國中藥出口額。可以說,我國醫藥行業的進出口均比較落後,特別是產品出口能力明確不足。
二、醫藥行業存在的問題及麵臨的挑戰
中藥是我國醫學的特色,我國在生物技術和基因治療藥物方麵已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些科研成果的市場開發潛力很大,隨著世界對天然藥物的推崇和需求的擴大,中藥的發展天地將非常廣闊。“入世”後,關稅減讓及國家非關稅貿易保護政策的取消將使我國醫藥市場中的進口藥品增加,從而給我國醫藥工業形成較大的壓力,因此,我們應使企業經營機製轉換步伐加快,“科技興企”意識提高,促使醫藥產品與醫療器械的質量、療效、性能等與國際水平看齊,推動企業更好地吸收國外資本,學習借鑒國外先進醫藥企業的質量管理、成本控製經驗與高效產品的生產技術。同時,我國“入世”後無條件地獲得締約國應有的優惠待遇,將進一步減少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使出口貿易環境有所改善,如果該行業能提高自身競爭實力,那麼這將有利於醫藥行業出口創彙能力的提高,為我國的醫藥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當然,醫藥業“入世”後雖然麵臨許多機遇,但是由於我國醫藥行業本身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因而麵對國外高技術含量產品所帶來的競爭壓力,更將經受嚴峻的考驗。目前我國醫藥行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企業規模與技術結構不合理
目前,企業發展越來越走向大型化、集團化、國際化,集科研、開發、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具有專業化、協作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強,企業運作效率高等優勢。而我國醫藥行業整體生產水平較低,企業的產品生產達不到適度經濟規模,物耗高、能耗大、浪費現象嚴重,產品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很難與國外產品競爭;技術結構層次較低,許多企業生產設備陳舊,工藝落後,由於產品缺乏競爭能力,企業效益差,經濟實力不足,技術改造缺乏資金支持,新技術能力形成不足,同時大量技術水平較差的落後的生產能力被白白閑置,一些化學原料藥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水平與國際水平差距很大。
2.產品結構不合理
藥品品種少、療效慢、劑量大、副作用強、包裝簡陋,醫療器械精密度差、性能不過硬、粗糙笨重,有的藥品和器械在使用中給施治病人帶來了很大的痛苦。我國化學製藥中低效、毒副作用大、附加值低的初級產品和老產品仍居多,製劑品種規格隻有國外的1/3左右,90%以上的製劑達不到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要求,無法與國際醫藥行業的生產標準接軌,80%以上的醫療器械產品性能隻相當於國際60年代的水平。目前,醫藥業發展中資金技術密集度越來越高,產品質量好、品種多、科技含量較高、更新換代快,而我國醫藥業雖然在發展中也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績,但由於既存在體製問題,缺乏資金、實驗條件等,又缺乏生物、醫學、化學、外語等學科的高科技綜合性人才,使醫藥行業的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物資和智力支撐體係,新產品開發水平低。與此同時,由於科研開發投資高、周期長、風險大,新產品一旦研製成功想要收回資金,就必須投入生產並達到適度規模,而企業麵對新生產項目進人市場的不確定性,融資又難以達到所需要的一個較大規模。因此,導致我國醫藥產品及器械的發展比較緩慢,產品缺乏科技含量,治療檢測效果不佳,市場競爭能力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