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醫藥行業“入世”應策(2 / 3)

3.中藥西製技術差

由於我國中醫藥成分的提取中有效成分利用率低,分離純化技術不高,大部分中藥產品不符合國際醫藥市場的標準和要求,致使在國際中草藥市場份額中所占比重很小,不能發揮中醫藥學的傳統優勢。有資料表明,在每年160億美元的國際中藥市場銷售額中,我國僅占3%的份額,而且大部分為原料藥和保健品,其餘97%被日本、韓國、泰國、印度等國占據,這與我們“中醫藥大國”的傳統優勢完全不符。

4.西藥仿製品居多

我國西藥絕大多數是仿製品,今後西藥的發展必須走開發創新的路子,但是目前光靠創新在短期內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因此企業隻能花去大量外彙購買生產許可證,而外國的西藥生產許可證常常要在占領國際市場,並獲得一定的收益後才肯出售,並且一個西藥品種要花500~700萬美元。因此,“入世”後通過購買許可證生產西藥的企業可能會由於產品的成本太高而增加企業風險、降低競爭能力。

加入WTO後,關稅減讓及國家非關稅貿易保護與進口許可證、審批製的取消將使進口藥的競爭力增強,國產藥品及醫療器械受到威脅。特別是由於醫藥行業原來的底子薄,在醫療器械產品中,一般性機電加工產品仍占主流,高檔次精密儀器產品在檔次、數量上還不能滿足醫療衛生需要,而且在質量與性能上與國外還存在較大差距,國內對這些產品的需求普遍依靠進口。因此,“入世”後國產醫療器械將受到國外高檔次產品的激烈競爭,中國醫藥行業的發展可能並非一帆風順。

三、醫藥行業的“入世”應策

WTO的加入給我們帶來的既有機遇又有挑戰,中國醫藥行業如果不盡快發揮優勢、增強實力,則帶來更多的將是巨大的衝擊。針對中國醫藥業的發展現狀,我們認為,可以考慮采取如下對策。

1.進一步理順醫藥行業管理體製

要轉換企業經營機製,實現政企分開,給予企業應有的自主權利,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市場競爭主體和法人實體,增強企業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對市場的應變力;要加強企業內部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和產品質量管理,強化生產和經營的科學指揮係統,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改組改造,發展以大中型企業為骨幹、大中小型企業分工協作的企業集團,達到有競爭力的合理生產經營規模,形成跨部門、跨地區,集科研、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具有高科技實力和高市場競爭力的現代化的企業集團;要適當提高醫藥企業技術改造資金投入量和科技開發費用的提取比例,建立醫藥開發基金,並考慮集中科研開發資金專項用於醫藥行業的新產品開發,促進醫藥行業的科技進步;要提高信息意識、市場意識,運用現代信息手段及時掌握國內外相關企業的生產新技術和產品開發情況以及國內外醫藥市場的變化趨勢,以正確利用這些信息作出科學的生產經營決策;要繼續對進口藥實行注冊製度,凡進口藥品三次藥檢不合格者要吊銷執照,控製進口不必要的、療效不好的高價藥品。

2.發展外向型、高水準、國際化的醫藥行業

首先,企業要樹立麵向國際市場的科研開發與生產經營觀念,將企業生產經營、創新發展的市場開拓目標從國內逐步擴展到國外,依據企業自身技術水平,以國內市場為依托,大膽麵向國際市場,自主進行市場細分,選擇市場的不同層次來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和經營品種與類型檔次,使企業的產品標準能與國際標準接軌,適應國內外的市場需求。其次,在科研開發與生產經營中,企業要始終瞄準國際醫藥市場發展的方向,科研攻關既要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基礎,又要緊跟世界醫學和醫藥生產技術快速發展的步伐。生產中要積極地采用國內外新材料、新元件、新工藝,以免因一種材料、一個元件的質量不過關而影響整個產品的質量、性能和療效。對高科技的大型精密醫療器械、新興技術工藝或關鍵元件的生產難題還尚未解決的高科技醫藥產品和國內尚屬空白的新品種,應適當地、有選擇地、有針對性地積極爭取中外合資與合作,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盡快提高我國醫藥產品的質量、性能、療效、可靠性,並爭取在較短時間內生產出具有國際水平的合資合作產品,切實地保證這些產品從一起步就完全地具有國際水平,具有在國際市場競爭的優勢。再次,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入世”後我國也要充分利用WTO給予發展中國家的優惠權利和例外進行自我保護,從全局出發,爭取使一些醫藥產品成為世界貿易組織許可的保護品種,重點支持其發展,形成中國醫藥產品的一些重要支柱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