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為視角,談完善洋山港區船員岸上福利設施(3 / 3)

4 建議措施

筆者通過日常PSC檢查工作中對一些到港外籍船員的問卷調查,以及與港航、碼頭企業的座談,了解到船員在洋山港區岸上福利設施方麵存在很大需求,從而聽取和搜集了一些相關意見和建議。針對目前洋山港區船員岸上福利設施建設的現狀和不足,筆者認為可以先從以下幾個方麵作一些努力和探索:

(1)完善港區內通信設施,包括在岸上設立一些能夠撥打國際長途電話的電話亭和有國際長途電話卡售賣的便利店,提供港區免費無線上網及互聯網接入服務;也可以考慮開發一套網絡軟件係統,便於船岸之間、船船之間和岸岸之間的業務數據交換。

(2)設立一些特色商店,滿足船員到港後上岸購物的需求。通過對一些遠洋海員的問卷調查,筆者了解到大多數遠洋海員特別是亞洲海員到港後都有上岸購買生活必需品及為家人和朋友購買當地特產的習慣,所以可以考慮在洋山保稅港區內設立一些售賣上海及江浙地區特色商品的小店,以滿足各國海員的購物需求。

(3)出於對洋山港區土地資源有限的考慮,可以先行設立一些小型酒吧、旅館、會議室、遊泳館、健身房等福利設施來滿足船舶到港後各國船員休閑娛樂的需求。通過調查研究,筆者了解到世界上一些著名港口都設有此類休閑娛樂設施,且歐洲船員都有去酒吧或健身房進行娛樂休閑的習慣。

(4)設立港區岸上航運谘詢及培訓服務機構,如航運法律法規谘詢、航運政策谘詢、航運實務谘詢、心理健康谘詢等。通過谘詢和培訓機構為到港船舶及船員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為洋山港區發展自由貿易區提供信息、決策服務。

(5)完善港口交通設施,方便船員上岸休閑。目前,洋山港區缺少基本的公共交通設施,一些船舶代理都是自己開車到港口大門後通過保安值班室聯係碼頭交通工具進入,而一些船員要想外出辦理簽證業務等隻能從泊位步行至港口大門後再叫車出行。考慮到港口安全需求,可以借鑒國外港口的成功經驗,發展港區內免費交通車(shuttlebus),海員有外出需求時隻需在船舷旁告知橋吊操作和裝卸作業的工頭,由工頭通過對講機呼叫保安值班室,就有免費交通車至船舷旁接海員到港口大門;而在港口大門外的港區範圍內,則可以考慮發展有軌電車、出租車等綜合交通網絡係統。

(6)設立必要的醫療救助設施。《公約》要求用於治療海員的岸上醫療設施應充分符合其目的,使海員在港口患病或受傷時能及時得到門診或住院治療。考慮到洋山港區遠離市區且交通不便,建議在港區內設立類似社區衛生院的設施,提供應急救助和醫療指導,以及在緊急情況下與遠程醫療資源的溝通和聯係。

(7)從長遠來看,可以對國內外成功運營的海員俱樂部進行考察,借鑒他們的管理經驗,為洋山港區成立國際海員俱樂部提供參考,通過資源整合為海員提供衣、食、住、行服務,以及參加宗教儀式和進行心理谘詢等全方位服務。

(8)經費方麵可以由海事主管機構牽頭,通過航運公共基金、航運稅費收入、港航企業捐助等方式實現,在場地獲得上可以積極爭取上海市政府及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扶持。

(9)根據《公約》要求,可以由洋山海事主管機構牽頭成立福利委員會,根據航運技術及港區發展對岸上福利設施需求的改進提出要求,及時跟蹤國外港口岸上福利設施建設的最新進展,並具體協調和監督洋山港區岸上福利設施的日常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