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10萬億美元的消失之謎(1 / 3)

在“泡沫固化”戰略的實施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目標,在不知不覺之間得以實現。那就是消滅他國手裏的美元。實際上,美元資本無限創造戰略,必須配合消滅他國手裏的美元,才能長期無礙地實施下去。否則,長期累積的美元資本輸出,會導致美元資本過剩,從而威脅到美元資本無限創造特權的有效性。

消滅他國手裏的美元,既是美國資本輸出戰略本身的要求,也是維持美元霸權,讓他國繼續持有美元資產,而不進行物質財富兌現的一個重要前提,它是美國實現美元占有他國財富從暫時到永久化的一個必須手段。30多年來,美國一共無償回收或者說消滅了高達10萬億美元的他國手裏的財富!

消滅他國手裏的美元,是天然需要

誰手頭美元多,誰就該小心了

自從發明了資產編號來替代印鈔的好事之後,財主老美開始了舒服的好日子。變相印鈔票就能過好日子,還費那個勁兒辛辛苦苦挖地種田出口產品做什麼?對老美來說,隻要你認我的錢,產品多貴都無妨,大不了我就在鈔票上多印幾個零!

所以,老美家的買賣就一直是逆差,你讓他順差,他都不幹。但是老美很精明,總是不失時機地嚷嚷,那誰誰誰,你向我出口太多了,你必須少出口點,你的貨幣要升值。弄得別人用實打實的財富換他那本質上可以無限印刷的鈔票,好像占了便宜似的。

老美的這種赤字思維,換了別人,有可能是難以理解的。這就是思維上的代差。在別人的貿易思維依然在金本位時代的時候,老美的貿易思維已經在紙幣時代了。不過,老美之所以能夠用上比別人高一級的思維,還是因為它印出的錢是世界通行的,是世界貨幣。

不過,當他人手裏的美鈔越來越多的時候,老美心裏又不踏實起來。雖然說,家裏已經裝備了各種全世界最無敵的先進武器,可以威懾別人,叫他不敢上門討債,但是,畢竟說到底,那些錢相當於是自己打出去的借條,總免不了有一天,有人會拿著借條,來要求自己兌現。雖然自己能賴掉,但是,畢竟麵子上不好看啊,何況要是公開賴賬的話,人家就不信了,自己這錢以後就沒信譽了。

話說老美對其他人手裏的美元,那可是一清二楚。因為所有人的鈔票都存在老美家的櫃子裏。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很自然,誰的手頭積攢的老美家的鈔票最多,那誰就必然會被老美盯上。

可以說,消滅他國手裏的美元,或者說無償回收他國手裏的美元,是美國資本無限創造要求的必然一環。實際上,美國的資本無限創造戰略,必須配合消滅他國手裏的美元,才能長期無礙地實施下去。否則,美國創造的天量美元資本,不僅可能會在他國手裏形成一個搭車美國金融戰略的外部獲利者,而且,由於長期累積的美元資本輸出,會導致美元資本過剩,從而威脅到其他國家持有美元的積極性。

以上這些,都會威脅到美元資本無限創造能力的有效性。因此,消滅他國手裏的美元,既是美國資本輸出戰略本身的要求,也是維持美元霸權,讓他國繼續持有美元或者相關資產,而不進行物質財富兌現的一個重要前提,它是美國實現美元占有他國財富從暫時到永久化的一個必要手段。

從1971年紙幣美元霸權確立以來,美國金融戰的對象,主要鎖定的都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對象的國家或地區。

在美國的第一個金融戰略周期中,這個主要對象是西歐國家。當時的西歐國家的貿易順差累計達到了近2 000億美元。在第二個金融戰周期中,這個主要對象鎖定的是日本以及東南亞地區。1987年,美國貿易逆差達到超紀錄的1 703億美元,在國內引起轟動,其中一半左右就是對日本的逆差。而東南亞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成為對美國貿易順差增長最快的地方。

美元流出美國了嗎

既然美國存在著消滅美元的戰略,那麼,美國到今天消滅了多少外國人手裏的美元?在這方麵,自然沒有直接的數據。不過,我們卻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來大略計算一下。那就是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以來,美國一共輸出了多少美元資本,而各國手裏又剩下多少美元資本,兩者之差,就是被美國消滅的美元數量了。

不過,在這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厘清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在金融危機之後,財經媒體上經常出現的一個概念就是美元回流。給人的感覺,似乎是這美元從美國流到了外國,然後又從外國流回了美國。

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解!

所謂的美元回流,其實隻是一個概念而已,並不是美元真的流出了美國,然後又流回了美國。當然,現實中,確實有一部分美元流出了美國,這是由美國官方、走私、個人旅遊等形式帶出去的,但那是極小的一部分,各國手頭裏的這一小部分美元現金,都是為了應對現實的兌換需要,數額並不大。

以2002年的數據為例,2002年世界進出口總額128 570億美元,而當年美國之外的各國手頭用來做貿易以及即時兌換而保留的美元現金為950億美元。

據美聯儲2008年的估計,把所有的外部美元現金加在一起,總量在5 000億美元左右,現在也差不多是這個規模,因為這部分需要不會有太大的增加。

我們如果要出國旅遊的話,根據目前的購彙規定,可以到中國銀行去購買美元,然後銀行給你取出每個人每年最多5萬美元的現金,這部分美元,也就是這5 000多億美元的一部分。

那麼,中國2萬多億的美元儲備(3萬億儲備中的美元部分),它在哪裏呢?難道不是存在中國銀行裏?回答正是不在。

不管它是現金,還是其他形式如債券,它都存在於美國的銀行係統裏,它從來就沒有流到中國過。同理,目前高達5萬億美元左右的歐洲美元,也存在美國銀行裏,並且從來就沒有離開過美國的銀行係統。

這點不妨回顧一下曆史。

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在美國的美元存款被凍結。蘇聯擔心美國隨後也會對自己的美元存款采取行動。正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一家英國銀行看到了贏利的機會,它向蘇聯政府建議,它可以在美國境外接收其美元存款,之後再將其存入美國銀行。這樣美國就不可能將其賬戶凍結,因為此時的存款是屬於英國,而不屬於蘇聯。這就是歐洲美元的由來。

這個曆史插曲顯示,所謂的歐洲美元,並不意味著這些美元最終會存在於歐洲國家的金融體係中,它仍然存在美國的銀行體係裏,不過這個時候,美國銀行裏的這筆美元資產的記名,從其他國家改成了歐洲某國而已,而歐洲某國的銀行,會在自己的賬戶係統中,記錄下一條類似這樣的賬戶信息,即戶名:蘇聯,存款額:100億美元。

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增也不減

這是曆史,那麼現在的情況又是如何呢?與以前一樣,沒有什麼改變。

做外貿的朋友,可能有這樣的經驗,出口了一批貨物,然後,自己在中國銀行的美元賬戶上,就多了一筆美元收款,那是不是美元流到了中國?

非也,美元隻是從你出口客戶的美國銀行賬戶上,轉到了中國銀行在美國某家銀行開設的賬戶上而已,而中國銀行又在自己國內的賬戶信息裏,給你記入了一筆美元存款。但這筆真正的美元,依然在美國的銀行體係裏,不會出境,也從不出境,它依然體現為美國銀行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