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史無前例的大對決是這樣展開的(1 / 3)

從美國的國內外戰略布局準備來看,2015年前後,將是金融大對決正式拉開帷幕的最可能時間點。大對決的最重要的對象則是中國。

一旦金融洗劫中國得以成功,美元資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參與中國的各個產業鏈條,從而完成美國金融資本的最終寄生,美國700萬億美元金融資產的利潤來源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而一旦金融洗劫中國成功,歐元也將不戰而敗,20%左右的國際儲備貨幣地盤,就是其最大的疆界!

美聯儲扣動金融決戰的扳機

一段美國期待的虛擬未來

2015年12月的一個星期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播報突發性新聞,考慮到長期貨幣寬鬆對美國經濟提升的作用已經弊大於利,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從0.25%,提升到0.5%。

市場預測已久的美元反轉拉開了序幕。亞洲資本市場首先迎來了一片慘淡,日經指數、韓國股票指數、東南亞國家股市都大跌了6%以上。跌得最慘的是中國的A股市場,當天跌幅高達7%,QFII帶頭拋售。隨即歐洲市場開市,平均跌幅5%以上。到了美國股票市場開市的時候,全球資本市場已經被抹掉了5萬億美元的市值。

而彙率市場,則掀起了一股更大的風暴,當天日元、歐元兌美元,都出現了3%以上的下跌。人民幣則直接無量定格在跌停位置上。全球資金,都在流向美元,美元指數一舉越過103點左右的左肩壓力點位。

美聯儲扣動了扳機,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大對決開始了。

而這幅虛擬圖景,不是毫無根據的臆想,而是根據美聯儲2012年11月15日公布的第五輪金融機構壓力測試條件,而作出的合理推測。

次貸危機之後,美聯儲一直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要求美國金融機構不斷地提升資本金充足率。

中國有句俗話說,“有多少米,做多大的粑”。所謂資本充足率,就是說,你有多少本錢,才能做多大的生意。也就是不能使用太高的杠杆。按照《多德-弗蘭克金融監管法案》的規定,美聯儲要設定“基礎”“不利”以及“極端不利”三種壓力環境,定期對美國19家最大的金融機構進行壓力測試,以此考量美國銀行業在這些假定情況下能否仍然保持足夠的緩衝資本,自如應對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

此次2013年銀行壓力測試方案中,美聯儲假定的“基礎”壓力情景是,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美國GDP平均每年上漲2.75%,失業率於2013年小幅下降並於2015年底最終降至6.75%,通貨膨脹率保持2.25%的水平。這一情景假定,基本符合了目前多數經濟學家對美國經濟的普遍預期。

與“基礎”版本溫和的內容相比,“不利”情景的設定稍微勾勒了一下美國經濟衰退的場景。“不利”情景假設美國經濟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直至2015年第四季度,三年內呈現2%的負增長,同時失業率攀升至9.75%,通貨膨脹率上漲至4%。

最為嚴苛的“極端不利”情景則是2015年第二季度,美國GDP負增長5%,失業率攀升至12%,包括股票市場在內的所有金融資產價格會跌掉一半。房地產與商業地產價格下跌20%。

美聯儲的這個“極端不利”的假設,讓一些銀行家們都不理解。什麼樣的情形會導致美國經濟出現上述這樣的資產價格大崩潰?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從曆史上來看,導致美國這種資產價格崩潰式的大跌,隻有其自身經濟出了大問題,才可能出現,比如2007年的次貸危機。單純的外部世界影響,根本不足以使得美國出現這樣的經濟崩潰。

目前來看,未來刺破美國資產價格泡沫的唯一可能,就是在美國經濟沒有真實複蘇的情況下,美元利率突然大幅度飆升。由於美國實體經濟其實並沒有複蘇,其建立在印錢基礎上的資產負債式的虛假增長,根本經受不住高利率的考驗。

這一點,美國股票市場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美聯儲印了太多的錢,低質乃至有毒資產被充沛的流動性所掩蓋,於是,什麼公司的利潤看著都很好,加上各種交叉持股,股票一漲,各個公司的財務報表都很好看,使得美國股票市場出現了紅火局麵,美國道指就因此而創造了曆史新高。

但一旦利率飆升,銀根緊縮,投資者就會拋售股票,改持現金,由於公司的利潤絕大部分是靠股價來支撐的,股價一跌,交叉持股所支撐的利潤很快就會被抹掉,股票市場就會被打回原形。

如果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上提2個百分點的話,美國股票市場非常有可能再次瘋狂跳水。市值被抹掉一半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問題是,如果經濟沒有真實複蘇的話,美元利率怎麼會飆升呢?

美聯儲沙盤推演強勢美元

從曆史上來看,在一個相當長的弱勢美元周期之後,美聯儲提升利率,也就是搞強勢美元,有三大重要先決條件。它們分別是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達到5%一線;美國的失業率下降到6%一線;美元占國際儲備下降到50%左右,這一點會讓美聯儲為了保衛美元霸權而提升利率,也就是搞強勢美元。

1980年裏根上台時,美國的失業率大概在6%左右。在大幅度提升利率後,美國的失業率在2年之內飆升,最高時達到12%左右。

1995年,克林頓提升美元利率時,美國的失業率在5.8%左右,由於新經濟的浪潮,克林頓實施強勢美元政策之後,美國的失業率沒有上升,反而下降。

從通貨膨脹率來看,裏根時期的通貨膨脹率比較高,達到了10%以上,當時的強勢美元政策的重要政策目標之一,就是遏製通貨膨脹率。而克林頓時期,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則比較低,大概4%左右。

美元占國際儲備下降到50%左右是另外一個信號。1979年是美元占各國外彙儲備的第一個低點,比例從80%左右下降到53%左右,隨即裏根上台開始了強勢美元政策。另外一個低點則是1990年到1994年之間,美元占各國儲備貨幣的比例,在55%左右徘徊,隨即克林頓開始了第二個強勢美元周期。

2012年9月,美元在各國的外彙儲備中的比例仍然占62%左右 ,與2008年相比略有上升。這種增長既有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因素,更有各國根據美元曆史走勢圖,判斷美元可能即將反轉,因而增加美元配置而導致的。

按道理說,美國經濟達到了上述三大條件,強勢美元也就自然來到了,而作為金融機構自然會根據自身的合理利益,來調節自己的資本充足率。這一點,曆史已經多次證明。

在1980年以及1995年這兩個強勢美元開始的年份之前,美國金融機構的全球性收縮,都曾經自發地出現過,當時人們一度認為美國銀行競爭力不行了。在1995年美國金融機構戰略撤退時,日本銀行曾經笑傲美國同行,並大力擴張,一度占據了全球10大銀行中的7個席位。但實際上,當時的美國銀行是在提升資本儲備,等待強勢美元時,以充足的資本儲備後發製人。

果然,當美元強勢反轉,全球資產價格下跌時,日本銀行因為資本充足率不夠,而被打得至今仍然一蹶不振,“僵屍銀行”成了日本銀行的新代名詞。

既然美國金融機構自己能夠判斷形勢,美聯儲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專門要為金融機構做一個壓力測試?而且壓力測試中的最壞情景設置非常苛刻,一些銀行家都覺得過分,這又是為什麼?

更重要的是,美聯儲是以最壞的情況,來要求美國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這說明美聯儲認為,最壞的情況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美聯儲憑什麼這麼判斷?

隻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這個最壞的情況,將由美聯儲自己一手導演。美聯儲非常有可能,在美元反轉三大前提不達標的情況下,強行提升美元利率。像前兩個金融戰周期一樣,試圖以一場美元強勢反轉,刺破他國的資產泡沫,來完成美國第三個長周期金融戰略的收官。

在這種情形下,強勢美元必將給美國自身經濟帶來巨大的破壞力,因此,金融機構必須有充足的資本儲備,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美國經濟受到的衝擊。

減稅與減赤計劃可能將推波助瀾

當然,提升利率隻是一個辦法,屆時為了美聯儲放大美元反轉政策的威力,美國還有其他輔助政策,以鼓勵資本回流。

比如有可能展開大規模的減稅方案。這一點,不妨看一下小布什總統頒布的《2004年美國就業機會創造法案》(The American Jobs Creation Act of 2004)。法案規定將針對美國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稅稅率由35%下調至5.25%,期限為一年,條件是將這些收益投資於美國。

據《商業周刊》報道,當時這一條款為美國帶來最多3500億美元資本回流。道瓊斯則認為這個數字達到4000億美元。

此外,美國還可能在減赤計劃上做文章。2013年2月,美國兩黨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減赤方案,10年減赤2.4萬億美元。這一長期減赤方案,一旦獲得通過,將會帶來美元走強的預期。

試想一下,美國政府要在未來10年比市場預期少投放超過2.4萬億美元貨幣,相當於每年從未來市場拿走近2400億美元,其影響將是很大的。2008年一個6000億美元的刺激計劃,就使得美元貶值超過8%,這樣一個連續的減赤計劃,一旦正式實施,其結果不言自明。

此外,與減赤具有同樣性質的還有美聯儲賣出資產,為龐大的資產負債表瘦身。到2013年3月,美聯儲的資產達到了3.13萬億美元,按照次貸危機前的常態大概8000億美元的規模,美聯儲可以賣出2.3萬億美元的資產,也就是回收2.3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

可見,美聯儲搞強勢美元的彈藥是非常充足的。

美國要以強勢美元導演世界蕭條

套利美元的平倉,第一波海嘯

2009年以來,廣袤的太平洋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些停泊的巨型油輪。它們滿載著原油,卻沒有特定的卸貨港口。

這些行為反常的油輪是國際炒家的浮動倉庫,盡管炒家本身並不需要石油。然而在美元基準利率幾乎等於零的借貸成本下,租船炒油就成了一個賺快錢的活,哪怕是一個短暫的油價上漲周期,炒家們都不想放過。

2009年底的石油價格大反彈時,公海上漂泊的大型油輪,頂峰時達到了130艘之多,裝載的原油,最多時達到8000萬桶,相當於中國當時一個月的原油進口量。

從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這樣的大型金融機構,到一些不知名的對衝基金,都曾經參與此類投機炒作,油輪租賃公司也從中大撈了一筆租金。

原油炒作,隻是美元低利率所催生的套利炒作的一個縮影。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聯儲及其他主要發達國家,包括英國、日本央行均實行了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美聯邦基金利率降到了0.25%。美元已成為全球利差交易的主要融資貨幣。

在低利率環境下,美元套利交易者,以高杠杆買入高收益資產和其他全球性資產,如果正好處於美元下跌周期的話,這種炒作就更為流行,因為這些炒家不是以零利率借入美元,而是以負利率借入,因為美元彙率的下跌使美元空頭頭寸產生巨額資本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