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要激活另外半個中國的財富,錢從哪裏來?
答案就是,主要從現有的資金裏想辦法。這樣做可以達到兩個目的,第一是消除當前中國某些行業裏的資產泡沫,第二個也是更重大的目標,就是以此推動中國金融強國的建設。
第一個目的很好理解,當前中國城市的房價與國民人均年收入之比,已經處於世界高位,房地產價格泡沫是存在的。
雖然這裏有各種因素,一方麵它與中國的貨幣超發有關,另外一方麵,它也與中國人喜歡投資房地產的天性有關。當農村宅基地貨幣化開始之後,投資城市房地產的資金,會有一部分進入農村市場,因此,會將城市過高地區的房價,慢慢拉下來。
這個過程就是“水多了加麵”,等於是慢慢消化了中國的房地產泡沫。
不過,更重要的一點是,農村資產貨幣化將給中國金融業的改革與推進,提供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這個機會,就是推進中國金融市場的深度與效率建設。
在這方麵,我們來比較一組數據就大致清楚了。2012年,中國GDP為51.93萬億元,M2為97.42萬億元。同期,美國GDP大概是15.6萬億美元,M2大概11萬億美元。
從M2與GDP之比,可以看出中國的銀行融資部分比例太高了。也就是說,中國的融資市場,太依靠貸款了,而在美國,銀行信貸在整個融資當中,比例很低。
不過,美國也不是生來就這麼低的,美國的M2增長速度,也有過瘋狂的時刻,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一年增長不過4%左右,而M2增速就達到了14%左右。可見,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曾經像今天的中國一樣,高度依賴銀行。
可是,美國怎麼突然就變了,不依賴銀行了?那就是美國資產證券化的大發展,帶來了金融業的大發展,使得美國能夠以10萬億美元的M2,支撐700萬億美元左右的金融資產。
為中國資產證券化帶來良機
資產證券化是什麼?有什麼作用?為什麼城鎮化會給資產證券化帶來機遇?
回答完了這三個問題,我們就不難得出結論,如果城鎮化利用得好的話,它會給中國金融業帶來20世紀80年代美國金融自由化那樣的革命。
以大家都很熟悉的房貸為例。
比如銀行有筆50萬元的房貸,貸期20年,利率按5.51%算,總還款將是82萬元,每年還款4.1萬,銀行總毛利32萬,平均年利潤1.6萬。
可見,房貸是拿時間換金錢的交易。銀行這筆50萬元的信貸資金,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就被這筆貸款占用了。現在銀行發現了一個更好的交易機會,但是沒有了信用額度了,銀行可以把這筆貸款加點價賣掉,鎖定了一筆利潤。這樣一來,銀行等於解放了這50萬的資金,而那筆貸款被投資者買走了,銀行的賬上就沒了這筆貸款。
以上就是銀行資產證券化的過程。那麼它有什麼作用?有以下三個作用。第一,銀行鎖定了利潤,同時也轉移了風險。以後這筆房貸要是違約的話,不會對銀行資產有任何影響。這就是風險的分散,有利於銀行的安全。
第二,銀行資產得到了解放,銀行立馬可以用這50萬,去進行新的貸款。
第三,銀行體係外多了一筆證券資產,也就是投資者購買的那筆房貸,現在投資者可以吃這筆貸款的利息了。
那麼,為什麼說中國城鎮化會給資產證券化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呢?
細致觀察今天全世界的發達國家,有一個現象非常奇怪。隻有美國發展出來了高度發達的資產證券化市場,而其他發達國家,在這方麵則要嚴重落後於美國。
2008年底,法國的資產證券化債券未償餘額隻有269億美元左右,德國隻有873億美元,而美國是6.9萬億美元。 當時法國與德國的GDP大約相當於美國的1/4左右,也就是說這兩個國家的資產證券化程度,隻相當於美國的6%。即使是資產證券化程度最高的英國,其證券化比率也隻是相當於美國的30%。
亞洲的情況也是如此。日本瑞穗證券的研究數據顯示,2005年8月,日本的資產證券化規模大概是2.5 萬億日元,約相當於300億美元;同一時期,美國的資產證券化規模,大概是5萬億美元。 日本的資產證券化程度相當於美國的2%。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美國證券化如此發達,而其他國家卻止步不前呢?
有的觀點認為,美國的資產證券化之所以如此發達,是因為其法律屬於海洋法係的原因;也有人將其歸之於文化與傳統,比如把日本的資產證券化落後歸因於日本的保守文化。
其實,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之所以沒有能夠像美國那樣在20世紀70年代之後,建立起發達的資產證券化市場,其根本的原因不在於法律體係或者文化,也不在於市場傳統,而在於在其金融市場發展的過程當中,沒有突然出現一個完全不同的二元化市場。
在英國或者德國的金融市場發展的過程中,是不可能有中國這樣的城市資產幾乎完全貨幣化,而農村資產基本沒有貨幣化的情形出現的。
但是,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使得美國之外的地方對美元資本的需求,客觀上形成了一個相對於美國本土的二元化市場。
也是因此,美國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伴隨著的是大規模的美元資本輸出;美國之所以能夠資產證券化程度如此之高,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外部世界對於美元資本的龐大需求。
應該說,在貨幣自由兌換的今天,美元資本也好,日元資本也好,都是資本,對於需求國家來說沒什麼區別。為什麼日本、德國、法國沒有這種外部的二元化市場呢?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貨幣,不是美元那樣的世界貨幣。
雖然不同幣種的資本,對輸入國來說沒什麼不同,但對資本輸出國家來說,這區別就很大了。因為,其他國家的資本輸出,首先就要通過美元來實現,比如中國要投資阿根廷的話,不是直接用人民幣投資,而是要先去購買一筆美元,才能投資。這樣,其他國家的資本輸出就要承擔多重的彙率風險。但世界貨幣美元就不用了,你借我多少美元,就還我多少美元。
正是因為如此,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海外金融資產的收益實際上並不高,美國海外負債消失的這種情形,其他國家是沒有的。所以,對其他國家來說,除非海外資本輸出的利潤高於國內的收益水平一大截,能夠抵消政治與彙率風險,否則就不會有輸出的動力,因此,資產證券化的要求也就不那麼強烈了。
組建中國的“兩房公司”,催生中國金融業革命
中國農村資產貨幣化的落後程度,與城市貨幣化的高度發達,形成了一個類似於美國那樣的資產證券化的良好環境。
政府所要做的事則是,在農村資產貨幣化這個未來10年的大池塘裏,創造出賺錢效應。中國甚至不妨組建一個類似美國房地美與房利美那樣的公司。這兩個機構一開始就都具有半官方的性質。它們屬於受美國政府支持的特殊金融機構,其主要目的是盤活銀行資產的流動性,開拓美國房地產貸款的二級市場。
這兩個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購買銀行的房地產抵押貸款,發行以房地產為抵押品的MBS債券。目前,債券總額高達5萬億美元左右,占據美國房地產貸款證券化業務的半壁江山。其資金來源,主要是靠發行債券,目前兩房債券約有5.2萬億美元左右。
這兩個機構為美國銀行業資產證券化做出的貢獻,可謂居功至偉。中國既可以考慮在現有的機構上,增設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功能,也可以單獨設立一個類似的公司,向市場發債籌款,推動銀行的資產證券化。
2012年末,中國銀行業整體的貸款餘額是65萬億,其中12萬億為房地產貸款,這部分貸款由於抵押品產權明晰,其證券化相對而言比較容易操作。
中國版房地美公司,可以主導這一貸款證券化操作,推動銀行資產貨幣化的大發展,使銀行能夠騰出資金,投入到中國農村資產的貨幣化進程中去,使中國能以新的、革命性的金融業大發展,來激活另外半個中國的財富,最大限度地實現多贏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