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業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1 / 2)

企業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經濟管理

作者:侯淑敏

摘要:風險導向審計作為一種新的審計理念和方法已經在理論和實務中體現了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實施風險導向審計是企業環境變化的客觀需求和內部審人員的主觀需要。本文通過對企業麵臨的風險類型,企業風險管理體係的構成介紹闡述了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體係中應該發揮的責任和作用及應該努力的方向和具備的素質。

關鍵詞:內部審計 風險管理 責任 作用

一、企業風險管理體係

根據《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對內部審計的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谘詢活動,目的是為機構增加價值並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它采用係統化規範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製及治理程序進行評估和改善,從而幫助機構實現其目標。所以在風險管理中,內部審計要發揮兩方麵的作用:

第一,對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評價:

評價企業戰略目標的製定是否在分析組織和行業的發展情況和趨勢、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的基礎上結合企業風險偏好來製訂;與相關管理層討論部門的目標,看分解到各部門的目標是否對戰略目標提供足夠的支持;評價管理層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是否準確;分析控製措施是否完善,是否可以使企業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都落在風險容忍度之內;風險監控是否持續得到執行,監控報告製度是否恰當,風險管理報告是否充分、及時。

第二,以谘詢顧問身份協助機構確定、評價並實施針對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控製措施。內部審計在該方麵的作用包括:

進行控製和風險評估培訓。使風險意識貫穿於整個企業的各個層麵,並且使每名員工能夠有效識別風險並提出有效控製措施,實施企業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風險管理。

召開控製和風險評估專題討論會。針對重大風險隱患,要集合企業內外部的專家進行專題研討。審計人員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同時也是學習者。

開發自我評估工具。對風險管理進行深入研究,利用現代技術開發適合本企業的評估工具。在風險管理中,內部審計部門主要是對風險管理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所進行的風險管理進行再監督。因此內部審計程序與機構的風險管理之間應該協調一致,使這兩項工作產生協同增效的作用。

以風險為導向編製審計計劃。在對可能影響機構的風險進行評估的基礎上,製定內部審計部門的審計計劃,確定審計項目。確定審計範圍時,要考慮並反映整個企業的戰略性計劃目標,並每年對審計範圍進行一次評估,以反映機構的最新戰略和方針。編製審計方案時,通過風險因素分析來確定審計業務工作重點;在審計實施過程中,通過評價內控製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環節;在更新審計範圍與計劃的內容時,要反映管理層的方針、目標、工作重心出現的變化。在選擇檢測、證實風險的技術與方法時,應該能夠反映出風險的重大性與發生的可能性。在編製審計報告時,應對風險管理狀況進行評價,指出風險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處,提出加強管理的建議。追蹤審計時,將風險確定為決定追蹤審計範圍的重要因素,風險越大,追蹤審計的範圍就越廣。追蹤審計應該將注意力集中於最嚴重的潛在的問題上,通過持續追蹤,確保對於重大的審計發現,相關部門采取措施予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