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後勤管理社會化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 / 2)

高校後勤管理社會化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教育管理

作者:徐光偉

摘要:後勤管理部門是一所高校的基礎保障部門,後勤保障是否到位直接關係到高校的發展,近年來,在我國高校教育體製不斷改革的帶動下,後勤管理工作也在進行社會化改革。但是在改革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產權製度不清晰、管理製度不健全、管理人員素質偏低等。本文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以期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使高校的後勤管理工作走上正軌。

關鍵詞:高校 後勤管理工作 社會化 改革

將高校後勤管理的生產、經營、服務及管理等工作依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模式進行運作,使高校後勤管理工作由政府來引導、社會來承擔,進行自主經營、盈虧自負,這種管理模式就是高校後勤管理的社會化。自1999年起,我國就開始推行高校後勤管理的社會化,多年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社會化的進程中,高校的後勤管理工作仍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校後勤管理社會化進程的推進,使得社會化改革發展緩慢。

一、在社會化改革過程中後勤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後勤管理的產權關係不清晰

高校後勤管理的社會化是通過組建高校後勤服務公司、實體、中心或集團,用企業化、集約化、專業化的管理形式,提供高效的後勤保障服務。因此,實現後勤管理的企業化經營,做到與高校分離是社會化改革的關鍵所在。目前,在高校後勤管理社會化的改革中,雖然後勤管理的經費和人員與學校已經分離,但是後勤管理部門的資產仍歸高校所有,使得後勤管理實體的產權關係不清晰。後勤管理實體的人員和資金在與高校分離後,高校卻抓住後勤的資產不放,造成以企業管理方式運行的後勤管理實體在自負盈虧的模式下,無法明確與高校之間的產權關係。

2.後勤管理社會化的體製不完善

“後勤社會化改革的長期性和缺乏市場競爭的後勤管理觀念導致後勤管理機製不合理和管理體製不健全”目前,高校後勤管理的體製還很不完善,其主要表現為監督和經營的體製不完善。部分部屬或省屬的高校的主管部門在管理過程中,隻是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去進行宏觀調控,而一些具體的管理政策是由高校自行製定,這樣一來,後勤管理的社會化改革也就變成這些高校獨立的管理行為,使得高校的主管部門也無法對其進行監督,而高校中有監督職能的部門受到專業水平和經驗等方麵的種種限製,往往無法與後勤部門進行有效的協調,對於監督也起不到作用,因此造成高校的後勤管理工作在社會化改革的進程中出現諸多問題。另外,很多高校原有的後勤管理部門在社會化改革的過程中被後勤集團代替,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後勤集團經常會將自己作為管理部門,通過管理代替服務與經營,使後勤部門的經營過程過於行政化,忽視了經濟效益和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從而導致經濟效益差、員工沒有積極性,與後勤集團的經營目的和服務宗旨嚴重偏離。

3.後勤管理社會化的製度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