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高校數字化校史館建設(1 / 2)

淺談高校數字化校史館建設

教育管理

作者:張愛新等

摘要:建設數字化校史館開展隱性教育,弘揚優良傳統,突顯大學文化之深厚積澱是時代的必然產物。紮實推進檔案管理工作,積極開展校史文化研究,提升整體服務水平發揮數字化校史館教化育人和傳播與輻射功能,實現其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關鍵詞:數字化 檔案管理 校史研究 文化價值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和“全人教育”理念的興起,高校愈加注重對校史文化的研究。高校校史館作為傳承大學文化、感染師生靈魂、凝聚大學理念的一個重要載體,其建築理念和建設內涵隱性折射出高校的文化積澱和文化導向,是大學精神的靈魂。如何建設校史館以及建設怎樣的校史館是當前高校共同思考的問題之一。

一、與時俱進,建設數字化校史館

“國以史明鑒,校以史明誌”,高校校史館的建設要緊密圍繞學校建設與發展的大局,推動高校檔案館“四位一體”活動的開展,發揮校史文化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資政育人、服務師生”功能。

1.建設數字化校史館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數字化校史館是基於網絡的虛擬校史館,具有“海量存儲”和“動態展示”的功能,能夠把實體校史館受空間和時間限製無法展出的檔案資料和校史編研成果以圖片、視頻、照片等形式進行虛擬展示,既避免了實物原件的磨損,又節約了管理費用,是綠色環保的典範,也是網絡環境下檔案資源整合共享的動態展覽方式;建設數字化校史館突顯學校輝煌曆程,弘揚高校文化傳統,悄然之中教化師生,提高學校知名度是高校發展的必要選擇,也是高校檔案事業發展和信息化社會的時代產物。

2.動靜結合是數字化校史館的特點

數字化校史館既源於靜態的實體校史館,又具有動態的虛擬展示空間、可隨時更換的空間設計模板以及豐富的網絡資源等,是集信息化綜合技術與原始校史資料於一體的現代化校史館。

二、厚積薄發,建好數字化校史館

數字化校史館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它的建設和完善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不斷探索創新,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和學校的發展需要,發揮其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

1.紮實推進檔案管理工作是基礎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數字化校史館建設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檔案管理工作的規範與否。科學規範的檔案管理體係不僅能夠確保歸檔材料的完整和準確,提供“質優量足”的史料、圖片、視頻、實物,而且能夠最大程度地整合檔案資源,為校史館的建設積攢香甜可口的“米料”。

2.積極開展校史文化研究是起點

在占有大量校史資料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開展校史文化研究,深度挖掘檔案史料,有選擇有目的地開展高校年譜編撰、校史圖片展覽、口述史、專題展覽以及合作編研等多種形式的研究工作,提升校史文化的理論研究水平,為數字化校史館的內涵建設奠定理論基礎。

3.優化流程提升服務水平是保障

科學規範的檔案管理體係和現代化的數字化設備是構建數字化校史館最基本的要件之一,優質的服務水平是保證校史館能夠良性運轉的重要一環。數字化校史館建成後要緊跟時代脈搏及時更新基礎平台、管理平台、展示平台等的相關內容,包括更新網頁內容、重新設計展板、提供在線查閱、利用、網絡講解等多項服務。因此,加強隊伍建設,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整體服務質量,為檔案用戶提供貼心服務,才能吸引更多潛在的參觀者,最大限度地共享校史資源,實現校史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