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新聞媒體進行輿論監督必備的意識(1 / 2)

淺談新聞媒體進行輿論監督必備的意識

公共管理

作者:葉鯤

摘要:新聞媒體在進行輿論監督工作過程往往是通過批評報道的形式進行的,這項工作相當嚴肅而敏感,對廣大新聞工作者要求相當嚴格,這不僅要為新聞媒體負責,而且要為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負責。為此,本文強調廣大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批評報到時一定要具有以下幾種意識。

關鍵詞:新聞媒體 輿論監督 意識

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的功能之一,批評報道是實現這一功能的武器。如今,媒體間激烈競爭的局麵已成為殘酷的現實,這也讓許多新聞媒體將批評報道作為一柄利器,以期利用尖銳的批評報道提升媒體的公眾認可度,使之既成為吸引受眾的觀點,也成為媒體的一個賣點。如何防止這些現象的出現呢?這需要幾方麵共同的努力,也就是要始終強調幾種意識。

一、要有強烈的政治意識

新聞工作者要有政治意識,謹守政策“防線”,著眼大局,注重引導。尤其這裏麵的負麵報道更應慎之又慎。

某些熱點問題,既是一段時間受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又往往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點,是新聞輿論的難點和敏感問題。所以,在批評報道中,要加強對社會輿情的分析研究,及時掌握動態,在一些容易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可能成為熱點的問題初露端倪時,善加引導,防止出現不顧大局、片麵追求轟動效應的做法。

無論是批評錯誤,還是揭露問題,都應是建設性的,對一些不宜在報紙等媒體上公開披露的案件或問題,最好通過內參這一途徑及時向上級部門反映,以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此外,要嚴格遵守新聞宣傳口徑,注意報道方式,堅持因勢利導,以理服人,切忌簡單化、絕對化、片麵化。如本報曾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過街天橋一事心有不滿,認為位於河南路步行街的過街天橋利用率低,幾乎成了擺設,而且影響步行街的整體形象。而人流量較大的大東門一帶卻缺少過街天橋。對這個問題,記者在采寫時就需要有全局意識,既木能簡單地批評河南街的過街天橋建得不對,也不能抱怨政府沒有考慮在大東門建過街天橋,因為政府也有苦衷。怎麼辦?那麼就從百姓人手,聽聽他們對這個問題是如何看待的?用百姓的聲音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來。很快,有關部門在進行了大量的民意調查後,做出了決定,將這處幾乎閑置的過街天橋拆除。這既是改建步行街的需要,也是聽取了民意的結果。記者的這種全局意識,在保證了報道能夠順利進行的同時,也沒有給政府添亂。

二、要有明確的法律意識

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要敢於揭露和批評,決不能袖手旁觀,等閑視之。具體地說,一要注重的真實性,用事實說話。二要堅持公正原則。對所要報道的熱點問題要出以公心,全麵調查,客觀反映,以理服人。如果不講法律,不講政策,就會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