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一定要弄髒自己的家園嗎? (3)(2 / 2)

然而,盡管美國1990年頒布了《空氣潔淨法》,這種希望通過私人協議自發產生的市場卻始終沒有建立起來。事實上,如果許可證的定價過低,會有很多投機分子溜進來以賺取利益,而且也容易形成“尋租市場”,然而如果定價過高,那麼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從2001年開始,中國開始在企業之間推動排汙權交易製度,2003年出台的《排汙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直接向環境排放汙染物的單位或個體戶,應當按規定繳納排汙費,此即“付費即排汙”的汙染控製辦法。一些排汙企業為了片麵追求利潤,寧願繳納排汙費。另一方麵,由於90%的排汙費可作為地方財政收入,一些地方還存在政府默許排汙的現象。

排汙權交易製度是政府將排汙權有償出讓給排汙者,排汙者購買到排汙權後,可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排汙權買入或賣出。區域內排汙總量一旦確定,排汙權就成了稀缺資源,有限的排汙權必然帶來價格不菲的交易,企業在利益驅動下,自然會珍惜有限的排汙權,減少汙染物的排放。排汙權交易製度真正意義在於將政府對環境的治理方式,由行政方式轉變為市場方式。這似乎代表了一個美好的願望:政府隻通過排汙權的買進和賣出,掌握排汙總量,而不再幹涉企業具體技術細節和治理安排,從而有效簡化管理過程,提高效率節省成本。

理想的理論未必能帶來理想的現實。實際的情況是,盡管2007年11月,國內首個排汙權交易平台——浙江省嘉興市排汙權儲備交易中心揭牌成立,但至今卻未能有效建立起來,排汙權交易在實踐中遇到了來自行政、企業、法律、環保觀念等許多方麵的阻力。人們所要建立的不隻是符合理論要求的市場,還必須建立中國國情相融合的體係,這不僅僅是時間的問題,更是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麵對的問題。

無論怎樣,在人們的努力下,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現實的經濟學

噴霧器的使用會破壞臭氧層,過度的捕撈會造成鯨魚的滅亡,過度的砍伐會造成沙漠化,所有這些都是因為所有權沒有得到很好的界定,因此上述活動無法達到最優化,每個人按照自身的利益獨立選擇其行動,這與總體利益並不一致,有利於個體的行動未必有利於其他人,因此每個人所獲得的剩餘利潤與總剩餘之間一直存在著緊張關係。

我們在測量一家企業對社會的價值時,通常看不到它所產生的噪音、擁塞以及其它各種麻煩。事實上,企業所獲得的淨收入很難全麵反映該企業對社會福利的正麵貢獻和負麵影響,因此企業管理者往往得不到正確的激勵,因此無法采用最有效的手段降低對環境的損害,而汙染權製度的改變就是從這一點出發的。

科斯之前的經濟學家都將經濟運行的過程作為思考的核心問題,而科斯則深刻地注意到經濟運行背後的財產權利結構,他的產權理論發端於對製度涵義的界定,通過對產權的定義,對由此產生的成本及收益的論述,從法律和經濟的雙重角度闡明了產權理論的基本內涵。這位產權理論的創始人,他用一生的時間為我們解答了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問題,他用產權製度剖析了經濟運行規律。

科斯以法學家的態度分析財產法案例,但又以微觀經濟學理論來指導這一分析,他的研究證明,習慣法的經濟學分析取得了豐碩成果。關於科斯的產權理論對社會的影響,我們可以用一句精辟的諺語來形容:

把沙漠租給我100年,我能把這裏變成花園。

有更完美的規則嗎?

3個人到你那裏找工作,你隻有1個崗位,他們的個人能力和工作表現都一樣,你的目標是希望通過雇傭使得社會更加美好。

第一個人是這三個人中最窮的,如果提高人類福利是你最主要的目的,那麼你該雇傭他。

第二個人是最不快樂的,這份工作能夠使他更加快樂。

第三個人既不是最窮的,也不是最不快樂的,但他有慢性病,這種病會影響他的一生,這份工作能夠為他治病提供經濟保障。

誰該得到這份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