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中的公平和效率)
大家都在排隊打水,如果有人願意花錢雇人排隊,你會接受這樣的做法嗎?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但對麵車道的車速也會下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博爾特在百米跑道上沒有全力衝刺,但經濟學家有辦法讓他全力衝刺,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今天,政治經濟學全部的精力都在研究一個問題:效率與公平,本章將為你揭開公平與效率之爭的答案。
當我們拿起刀來,試圖將國民收入這塊蛋糕在窮人和富人之間做平均分配時,整個蛋糕卻忽然變小了。
——奧肯
開學第一天
開學的第一天,老師宣布期末的考試分數會重新評判,以保證每個人都能拿C以上的分數,那麼結果會怎麼樣?
經濟學家的回答是:班上會沒有人再努力了。
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原本可以在考試中得到A,可現在他們不得不將成績貢獻出來,用以提高D和F的學生成績。當然得到B的學生隻需要拿出一點點分數。那麼原本隻能會得到C和D的學生會怎樣做呢?他們會更加努力地去玩,因為他們知道不通過努力學習他們也能夠獲得C。這樣的結果是無論好學生還是壞學生都不再努力學習,如果他們努力學習,獲得的獎賞將變少,另一方麵,老師的努力也會落空,因為班上沒有人學習了,整體的成績也會下降。
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它告訴我們一對深刻的矛盾:公平和效率。
平等和效率之間的衝突是我們最大的社會經濟選擇,它使我們在社會政策的眾多方麵遇到了麻煩。盡管效率和公平是兩個不同的價值目標,但兩者很難分開。如果沒有效率的提高,就隻能是貧窮,而在貧窮的條件下,不可能有公平的進步,當然,沒有平等競爭,就不會產生高效率。這個重大的理論問題遠遠超越了經濟學的範圍,涉及到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倫理學和社會學等眾多學科。
經濟學家更多地從市場的角度提出了他們對公平和效率的觀點,他們把公平劃分為結果公平和機會公平。
結果公平是由人類社會的整體性所決定的,無論強者還是弱者,每個人都應享有基本的權利,即生存和發展的權利。結果公平更加注重人的差異性,它是通過社會再分配的方式,對於弱者給予補償,個人所得稅、奢侈品稅的核心思想就是通過財富轉移支配達到促進社會公平的結果。
相對而言,機會公平表達了人們注重規則的無差別性的公平,即所有的人都遵循同樣的規則,從這種意義上說,機會公平也就是規則公平。機會公平奉行的是激勵原則,它充分尊重主體的選擇,最大限度地激發主體的活力。被視為近代保守主義鼻祖的柏克就認為人類的平等應該是:“人人享有平等的權利,而不是平等的東西。” 機會公平是通過激勵的方式促進效率,結果公平則是通過補償的方式促進效率,這就是效率與公平的互動關係。
事實上,機會公平還暗含著這樣一個信念:一旦提供了平等的通道,個人就能夠通過付出努力抵達平等的彼岸。比如,市場經濟就是在機會公平的原則下鼓勵平等競爭,以此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最終實現促進社會財富不斷增長,這樣就實現了通過機會公平最終實現提高社會財富的目的。
不過,關於機會公平的論述也受到人們的質疑,哈佛大學的哲學家約翰·博德利·羅爾斯(John Bordley Rawls)在他的《正義論》中指出:機會平等其實隻是一種錯覺,除非它能夠提供結果公平。普通人的孩子都能夠上大學,並不是“機會”更公平了,而是他們父母的生產力提高了,能夠支付更多的閑暇時間和更大的智力投資資金,事實上,這時候的財富分布的差距,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