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強費收入管理的途徑。總體思路:對現有收費區別不同類別和不同情況,采取“一清、二轉、三改、四留”的辦法進行稅費改革。“一清”是指在對現有收費進行全麵清理整頓的基礎上,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基本思路,結合政府職能的轉變,取消政府實施公共管理和提供普遍性公共服務收取的管理費,所需經費通過稅收來籌集,由財政預算統籌安排。“二轉’是指將體現市場經營服務行為,由服務者向被服務者收取的費用轉為經營性收費,所得收入依法征稅。“三改”是指將一部分體現政府職能、具有稅收特征且便於稅收征管的收費改為相應的稅收,納入政府稅製體係。“四留”是指保留政府向社會實施特定管理或提供特殊服務收取的必要規費,按照有償使用原則,保留開發利用國有資源而向使用者收取的費用,並對資金實行規範化財政管理。
(1)取消不合理的收費。目前有不少收費項目特別是一些地方性收費項目屬於亂收費亂罰款,這些費收入既加重了個人和企事業單位的負擔,又擾亂了分配秩序,危害甚大,所以應該采取有力措施,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減輕個人和企事業單位的負擔,促進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
(2)積極穩妥地實施費改稅。如前所述,收費和稅收都有其獨特的優越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稅和費均屬資源配置的合理形式,隻是適用的範圍不同而已。隻要特定收費項目與所提供的特定產品相適應,特定收費項目的收費量與所提供的特定產品的成本量相適應,收費就是合理的。正因為收費作為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其存在有著一定的客觀必要性,而且收費與稅收是有所區別的,因此,簡單地實行“費改稅”並以此來治理收費中“三亂”現象的措施並不一定合適。費改稅隻能局限於那些收費成本高、受益比較難衡量的項目,而對於其他的收費項目不能盲目實行費改稅。由於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中確有很大部分帶有受益關係,因此收費更有其優越性。但是根據我國目前費收入存在問題來看,稅收無論是從立法審批還是到實施過程的收支管理,都更加規範有效,其弊端漏洞要比收費少。所以,從實際情況出發,首先應該是將一些征收麵比較廣,規模比較大的收費項目改作為受益稅,因為受益稅既有稅收的優點,也兼具收費的優點。所以科學的政策選擇應該是在保留了的必要的收費中,結合稅製改革,將一部分收費項目改成受益稅,另一部分征收範圍較窄,受益關係明確的,應該繼續采用收費。
(3)加強對收費部門的審計監督。從內容來看,這種監督包括收費規模和收費項目的監督,規模監督就是指應該由地方權力機關通過法定形式確定地方政府在財政年度內應該收多少費。其程序是,確定收費規模必須與預算內的財政收支統籌安排,應該根據地方經濟發達程度、收入水平,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對政府經費負擔的能力,應該根據資源在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優化配置的原理,科學地確定地方政府經費的總規模,地方政府經費占當地GDP的恰當比例,然後,再扣除根據現行稅製所能征收的稅收收入以後,剩餘的就是地方收費的總規模。從理論上講,地方權力機關確定了地方政府的收費規模以後應該像預算方案一樣具有地方法規的效力,一般情況下地方政府不得突破這一規模界限。
(4)加強費收入收支過程的監督。費收入收支過程的監督是指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應通過各種有效監督,防止收費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任意擴大征收範圍,改變征收方法和標準,加重企業和公眾負擔等;要監督收費單位將費收入用於預定的事業方麵,防止挪作他用。
(5)完善財政體製,實行綜合財政預算。造成我國當前收費失控和泛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國財政體係的不健全,納入國家預算管理體製的隻是稅收和部分費收入項目,而不少項目的費收入未納入預算分配體係,地方的稅收收入增長需要多交中央,而一些費收入增長卻不需要上交,從而刺激了地方增加費收入的積極性。所以,加強費收入管理,防止收費失控泛濫的重要措施是要改革完善現行的財政體係,逐步將費收入也納入財政預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