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夕法尼亞意外保險公司滿足了斯通的要求:一張執照,獲準在35個州開展業務。但這個公司160萬美元包括可轉讓的股票和現金的資產怎麼辦?斯通利用商業信托公司有貸款業務的方便,向其貸出這160萬美元,然後將賓夕法尼亞意外保險公司的資本和餘款減少到50萬美元,用差額還貸款。而50萬美元差額則向與自己有往來的銀行借貸,以意外保險公司的利息做為擔保,並以自己的其他財產做為保證歸還貸款的額外擔保。
下午5點,這筆生意做成了。
斯通抓住機遇,行動迅速,用賣方自己的錢,買了價值160萬美元的公司。可見,在商業中,果斷而快速主動出擊,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商人活用之二】在速度越來越快的二十一世紀,有時的決策、命令,哪怕被耽擱幾秒鍾,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的結果。期貨、股票市場中,常常瞬息間即有數十萬、數百萬的資產發生變化,這是最直接的時間等於金錢的例子。更多的新知識產權問題,如專利申請上,先一步則開辟廣闊市場,慢一步則難免胎死腹中,這種損失是難以用直觀的金錢衡量的,其市場分額和產品擴展在未來的隱形損失是更大的。所以,在時間上下的功夫往往是事半功倍的,失誤也是損失加倍的。
例
遲與早的較量
1979年,中國向前聯邦德國出售3000噸核桃,按照合同規定,核桃應在12月4日前上櫃台,以供應尼古拉斯節的需要。中國核桃貨船啟航後,因種種原因11月底才到達指定港口,走運的是,那一天正好是星期五,德方港口工人休息,而卸一船貨需用6天時間——僅相差幾天,中國的核桃錯過了一年銷售季節!而信息靈通的美國商人乘虛而入,他們的核桃拋售一空。
類似上述的情況在中國來說真是太多了。
1992年,首鋼了解到一個信息:越南急需某種鋼材,而且數量很大。首鋼領導急忙向北京市有關部門呈上一份銷售報告,可是,十天過去,沒有消息;一個月過去還是沒有消息。有關領導人急得直跺腳,待銷售報告批下來時,時間已經過了三個月!越南的鋼鐵市場早已被西歐和韓國的鋼鐵廠家占領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中國人和中國所有的部門都這樣“慢騰騰”。
1979年9月29日,福建閩侯工藝廠廠長萬冠華得到一個消息:鍍金項鏈很暢銷。萬冠華想:“不就是鍍鍍金嗎?為什麼非要‘進口’呢?”當時“全國旅遊內銷工作會議”計劃10月3日在貴陽召開,萬冠華立即組織幾名技術工人,加班加點做出100條國產鍍金項鏈,從中精選出37條,趕在會議召開前,與會人員已到齊時帶到了會場上——僅僅快了幾天,光在會議上就得到20多萬元的訂貨。萬冠華看到了鍍金項鏈的良好銷售勢頭,又帶著自己的產品參加了另外兩個專業會,接受訂貨50多萬元,萬冠華一下子就把廠子“搞活”了。
【商人活用之三】孫子雲:“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戰爭不宜拖久,這樣國家經濟負擔會加重;商業行為也不宜拖久,這樣管理成本會增加。在某種前提下,單純強調“速”即可達到目的,例如在新產品已被確定其市場需求時,為搶占市場,急速生產出成品,而不要在產品性能、包裝上下太多功夫。但更多的情形下,還是“速”“效”並舉的好,這樣才能追求到長期的效益。
因糧於敵
借鑒與借用
解
孫子主張在後勤保障上必須實行“取用於國,因糧於敵”,以戰養戰,是為了保證速戰速決,達到“勝敵而益強”的目的。企業經營者如果能將軍事上的“因糧於敵”原則運用到經濟活動中,做到實地之長、取人之優,為己所用,這也是在競爭中能保證取勝的重要方麵。吸取競爭對手的長處,以超過並戰勝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