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虛實篇(1)(3 / 3)

那個布販就是聰明的路華德了。

果然,遊園會那天,全場的婦女當中,隻有那兩名貴婦和少數幾個婦女穿那種花色的衣服。薩耶太太也是其中之一,真是喜形於色,出盡風頭。遊園結束時,很多婦女拿著通知單,上麵寫著:瑞爾夫人和泰姬夫人所穿的新布料,本店有售。

這就是路華德的計謀。他懂得婦女的一窩蜂心理,隻要能讓貴婦們穿上他的布料,那麼他就掌握了市場上的主動權。因為這些貴婦是當地的時裝向導,隻要她們一穿,其他的女人都會跟著她們學,那他的布料就會成為搶手貨。在遊園會開始之前,他就將這種布料大批購回店中。

遊園結束的第二天,路華德的店鋪萬頭攢動,人群擁擠,人們爭先恐後地搶購。路華德進一步采用匱乏戰術來激起購買欲,他在門前貼了一大張紙:衣料售完,明天進貨。那些搶購的人,惟恐第二天買不到,很多人預付了定錢。

路華德就是這樣施妙計掌握了市場主動權,避免隻是被動地回應市場。他的這一才華被百華公司所賞識,在路華德加盟的10年中,百華營業額增加了600倍。歸納其成功原因,就在於路華德是市場的主人。

【商人活用之二】就一般的商家和廠家來說,他們和顧客的關係,一般都是被動和主動的關係。市場上需要什麼,顧客需要什麼,廠家就生產什麼,商家就賣什麼。商家和廠家很容易被商場和顧客牽著鼻子走。而路化德卻恰恰相反,他總是掌握著市場的主動權。是他領導著市場的潮流,而不是潮流領導他。

IBM的成功之道

IBM是世界電腦市場的龍頭老大,60年代就已占領了電腦市場的三分之二。到90年代,IBM仍然在電腦世界中獨占鼇頭,它所擁有的資產已超過500億美元。

商場即戰場。IBM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它也是有競爭、挑戰和對手。然而它在每次競爭中,總是力爭主動,完善自己,從而在戰勝對手的過程中使自己一步步強大起來。

在計算機市場上,首先向IBM開炮的是雷明頓·蘭德公司。1951年,蘭德公司向美國統計局出售了第一台商用計算機,首次向IBM發起了挑戰。

商業競爭不同於體育比賽,能夠由雙方交替發動進攻。商業競爭的成敗,決定於各自的經濟實力、謀略和下手的時機。誰搶先在這些方麵占據優勢、掌握主動權,誰就是勝利者。

所以,蘭德公司的進攻使IBM的主席小沃森大吃一驚。他立即召開上層會議,研究對策。

IBM搶先傾注自己的全部實力,從宣傳攻勢到網絡專家,從占據技術到領先優勢到研究開發更新的產品,每一步都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同時,密切注意蘭德公司的傾向,分析對方的每一個企圖。終於,IBM這種全方位的進攻使它在這場競爭中占據了上風,一路領先,始終處於主動的地位。結果,蘭德公司在強敵麵前敗得潰不成軍,隻好落荒而逃。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一些陸續強大起來的電子計算機公司聯合起來,結成了陣容龐大的盟軍,向IBM射去密集的炮彈,想一舉轟毀IBM的陣地。在這場圍剿戰中,盟軍耗去了高達30億美元的廣告費。

麵對盟軍異常淩厲的攻勢,IBM沒有四麵出擊、以牙還牙。它采取了最優秀的防禦策略——推陳出新,不斷用自己更新、更優良的新產品取代自己過時的舊產品。以最優質的產品取得市場的主動權,那麼敵人就會不攻自破。

IBM推出了這樣的廣告詞:比IBM更優良、更便宜、更好。很快,它的新產品XT型個人計算機上市了,它具有硬盤裝置,能存儲5000頁資料。市場上響起了一片叫好聲。

盟軍的叫囂聲漸漸減小了,給人一種後勁不足的感覺。

緊接著,裝備有全新微處理機的AT型個人計算機又在計算機新產品展覽會上一展雄姿,大放異彩。它的功能沒有任何一家其它計算機公司敢與之抗衡。

盟軍陣腳大亂,無數的中小型計算機公司被迫關門或嚴重虧損。

IBM在發展過程中,時時都在迎接挑戰,每一次都能以多變的謀略技巧爭得主動,將對方打倒在地,從而保住了自己在計算機行業中的皇位。

【商人活用之三】可見產品研製開發過程中的“先發製人”戰略具有豐富的含義,它不僅指率先開發出市場急需的新產品,還指迅速形成批量生產的能力,一方麵可以降低成本,在市場競爭中加強和補充該新產品的優勢;另一方麵可以是滿足市場需求,有利於使自己的產品成為持業標準。總之,產品研製開發過程中,率先占領市場者才算贏家。

避實而擊虛

競爭策略

避實而擊虛,虛破而實減;避強而擊弱,弱亡則強銷。攻能奇正並用,守能虛實相兼,才能變化無窮、致勝有道。

這裏要注意,由於攻守雙方都在千方百計地示假隱真,用兵的企圖和外部表象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要避實而擊虛,首先應準確地判斷對方的虛實布局。如果本想乘隙擊虛,由於判斷失誤,由吃肉變成了啃骨,則弄巧成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