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敵而製勝
適應市場
解
“因敵而製勝”,是本篇的核心所在,也是孫子軍事理念的精華之一。做為“知己知彼”與“百戰不殆”的中間環節,其要旨在於分析情報,而後做以判斷,改定自身,製定符合客觀規律的策略,而後付諸實施,達到製勝之目的。
因此,既然要“因敵”,就要先了解敵的詳情,知其長短,以便有針對的做出以調整;同時也要防止將自己的意圖暴露給對方,從而保證己方行動實施的有效。
商家經營之中,必須要時時盯緊目標市場,緊盯同行的動向,從中掌握市場訊息,做出切合市場實際,能為消費對象所接受,又能在競爭中奪取勝勢的合理規劃。市場消費者、競爭對手的情況都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因敵”就要做到隨時隨地。隻有快速反應,與市場聯動,才能做市場的主人,競爭的勝者。
例
獨辟牛仔服裝新天地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諸多熱點行業會引來人們競相介入,而有些領域,即使就在身邊也可能無人問津。倘若你能拾遺補缺、獨辟蹊徑,那將會在你麵前展現一個全新的天地和領域。牛仔褲的麵世便是傑出的先例。
100多年前,美國西部掀起了一股淘金的熱潮,原德國籍猶太人李維·施特勞斯抱著淘金發財的希望來到舊金山。但是,當他看到那裏已經聚集成千上萬淘金的人們後,遂改變了自己的初衷,離開淘金的人潮,自已開了家經營日用品的小商店。
一次,他攜帶一些線團之類的小商品和一批供淘金者搭帳篷和馬棚用的帆布外出銷售。在船上,小商品很快便銷售一空,待抵達碼頭時,他攜帆布去推銷,可是卻未能如願。懊喪之餘,李維聽到淘金者抱怨褲子不耐磨,沒穿幾天就破了。他靈機一動,立刻找到一家服裝店,用自己的帆布做了幾條褲子,賣給淘金者,很快就賣完了,並接到大批的訂單。此後,李維專門從事牛仔褲的生產、銷售,並成立了李維·施特勞斯牛仔褲公司,設立專門的服裝廠,大批量生產“淘金工裝褲”,以淘金者和西部牛仔為銷售對象,由於這種緊身耐磨令人瀟灑的布褲適應了人們的需要,既結實又好看,因而銷路極好。
李維·施特勞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他並未就此止步,而是矢誌不渝地投入到產品的深層次開發中。
李維不斷發展自己的事業,根據工人們的勞動特點,不斷改進褲子麵料和樣式來適應工人的需求。最終,他找到一種法國吡嘰布為麵料來生產褲子,既堅固耐用、比較緊身,又美觀大方。與此同時,他還十分注意褲子的實用性。
因為考慮到人們經常習慣於將礦石的樣品放進褲袋裏,以前使用線縫製的褲袋不牢固,李維就在縫製臀部褲袋時改用金屬釘釘牢;牛仔褲的扣子則用銅、鋅的合金材料製成,並在重要的部位使用皮革鑲起來。這樣,這形成了牛仔褲的特有樣式,並且消費人群從工人發展到青年人,而後又打入社會各階層,做為一種時髦服裝擁有廣大的消費市場。
此後,李維公司根據人們不同時期消費觀念的變化,又不斷推出新的樣式,使牛仔服做到耐穿、便宜、合身。時至今日,李維·施特勞斯公司已經在世界12個國家設有加工廠,在許多地區和國家設有的銷售網,形成了年銷售額達20億美元的大型企業集團,令諸多服裝加工業的同行為之震驚。
【商人活用之一】當今的年輕人,幾乎沒有不穿牛仔褲的吧?就是因為牛仔褲到家的人性設計,結實、合身、美觀、實用,服裝的四大需求都被很好的滿足了,所謂“因敵而製勝”,用於產品設計,就表現為處處針對消費者的需求給予最大的滿足。牛仔褲不愧為服裝界之典範。
例
尋找出路的企業
在我們苦苦思索企業如何才能一展雄風的時候,在我們渴望能在黑暗中見到一線曙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市場永遠是一個十分廣闊的天地,它永遠隻獨鍾於那些對市場癡心不改的企業;而忽略市場的企業,隻有望“興”興歎,隻恨不能如願以償。
最近,一位加拿大的市場學教授對我國425家境況不佳的企業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這些企業竟都沒有設置市場部,沒有市場研究,而隻有銷售部門的一些毫無精心策劃可言的廣告活動。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企業普遍缺乏市場觀念。
細細品味這們位洋教授的調查,著實比較符合現實,君不見國內一些企業,無論是大是小,國有還是集體,哪家不是這個“科”那個“室”的“五髒俱全”?可唯獨沒有研究市場的機構,沒有市場研究人員。而我們不少企業正是忽略對市場這個聚寶盆的研究,從而導致了產品的盲目性和盲從性,加之銷售觀念中又未擺正“市場為中心,消費者為中心”的位置,故時下眾多企業感歎“市場疲軟,生意難做”也就不足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