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管生產,不問整個經濟活動以市場為中心,是失敗的代名詞,而對於苦苦掙紮於經營低穀的企業來說,徹底轉變經營觀念,增強市場意識,重視市場調研刻不容緩。以市場之大手筆寫就產品開發之大文章,是企業重振雄風的關鍵一著。
人們的無限需求決定了市場是無限的。麵對著無限的市場,我們的企業還能一麵歎息“市場疲軟,生意難做”,一麵視無限的市場而不探、不學、不挖掘嗎?隻管生產開發而不問市場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從“生意難做”到“生意興隆”,從“陷於低穀”到“重振雄風”,其中的每一步都要企業轉變經營觀念,增強市場意識,重視市場調研。隻有及時掌握市場信息與消費動態,才能使開發的產品適銷對路,才能成為競爭中的贏家。
【商人活用之二】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參透市場而後緊抓“當前需求”,把握“改良需求”,挖掘“潛在需求”,揮動市場之筆寫就產品開發之大文章。
無形
權變
解
2400多年前,孫子提出的軍事權變思想,在今天已發展成現代管理學中的權變理論。20世紀20年代,在西方風行一時的權變管理學派,強調在管理中要根據環境和內外條件隨機應變,沒有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論和方法,權變理論學派試圖通過大量事例的研究和概括,把各種各樣的情況歸納為幾個基本類型,並給每一個類型找一種模式。所以它強調權變關係是兩個或更多個變數之間的函數關係。權變管理就是依據環境自變數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術因變數之間的函數關係來確定的一種有效的現代管理方式。孫子兵法中強調的知變、應變、製變思想與權變管理理論是相通的,對現代企業管理具有重要的啟示與指導作用。
孫子認為用兵打仗要千變萬化,就首先要知變識別。他說:“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於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地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智慧的可貴,貴在知道事物的變化。戰場與商場的顯著特征,都是瞬息萬變,軍事家與企業家都身處於變的漩渦中,隻有懂得變,識得變,才能去應變、製變。
因敵而製勝,是孫子的一貫思想。《十一家注孫子》梅堯臣說:用兵“舉動必踐法度,而隨敵屈伸,因利以作戰”。王哲說:“踐兵法如繩墨,然後可以順敵決勝”。戰場是如此,市場也是如此,隻有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特別是市場態勢和競爭對手情況的變化,隨機地製訂經營戰略,才能敵變我變,踐墨隨敵,出奇製勝。
例
過期麵包遭人“強買”
家庭主婦凱瑟琳·克拉克開了一家小麵包公司。為了取信於消費者,凱瑟琳特別注明了麵包的烘製日期,並嚴格要求店員,決不向顧客出售存放了4天的麵包。
公司每天派車給各個區的經銷商送新鮮麵包,3天循環一次,同時收回過期麵包。如果有的店不到3天就賣完了存貨,可以隨時打電話,公司立刻就送貨上門。這種做法,雖然給自己增添了許多麻煩,卻使凱瑟琳不賣過期麵包的原則得以實施,從而保證了上市麵包的新鮮。
一年秋天,一場水災導致糧食緊缺,麵包脫銷。凱瑟琳依然如故,照樣派人將超過3天的麵包收回。
一天,運貨員開車從幾家偏遠的商店回收一批過期麵包,在回來的路上被一群饑民截住。饑民們提出要購買車上的麵包,可運貨員怎麼都不肯把麵包賣給這些人,人們便認為凱瑟琳公司有意囤積居奇,人越圍越多。這時,恰巧有幾名記者跑來。
饑餓的人們急需購買麵包,但堅持原則的運貨員怎麼也不賣車上的麵包,雙方爭執起來。
“我們吃不上麵包,而你們卻把麵包收回作廢,難道不能變通一下嗎?”人們被激怒了。
運貨員說:“不是我不肯賣,實在是不敢違抗公司的規定。老板一再聲明,誰賣過期麵包,就炒誰的魷魚。我可不願丟飯碗!”
這時,一位記者站出來說:“先生,現在是非常時期,你就把這車麵包賣了吧,總不能讓這些人餓著肚子吧!”
運貨員一見記者,眼睛一亮,馬上湊到記者耳邊說:“賣,我是說什麼也不敢的,如果他們強行上車拿,就沒有我的責任了。”
“那豈不是搶劫嗎?”記者驚異地問。
“他們把麵包拿去,再留下應付的錢,那就不是搶劫了。”
人們恍然大悟,一車麵包立刻被“強買”一空。
記者立刻醒悟到,這是一條不可多得的新聞,於是飛快地按動相機快門,拍下了群眾“強買”麵包的鏡頭。
第二天一早,報紙上就登出昨天的那一幕,人們搶麵包的照片更增加了這條新聞的真實性。凱瑟琳公司誠實無欺的態度,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