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又稱“牌子”,是具有很大經濟效益的工業產權,在企業經營中占據著重要位置。誰在商標上下了功夫,誰就可以在市場競爭即商戰中勝人一籌、獲得成功。因此,有成就的企業家手中,無不握有一張響當當的“牌子”。同時,那些經營有方的企業,無不在商標宣傳運作上挖空心思大做文章。當然,為實現名牌戰略,除了在商標宣傳上要舍得一擲百萬金、千萬金之外,精明的企業家更注重商標“占位術”的運用。“占位術”運用得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甚至能取得點石成金的效果。商標“占位術”除了“一般占位”(既企業選用易上口、好識別的標記,做為自己產品的商標而注冊,由此取得該商標的專用權,從而占住該商標之位),還包括“搶先占位術”等。
“搶先占位術”是指企業對於自己已花費很大資金做了廣告的商標要及時注冊,以免被商戰中的其他競爭對手不勞而獲。
這樣看來,“搶先占位術”就成了一些精明的私營、承包、租賃企業的慣用手法。搶先把一商標注冊的經營者,就成了一商標的合法擁有者。
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開發的“維爾康”飲料,投放市場後十分暢銷。為使其名氣更大,北冰洋公司花了100萬元廣為宣傳,又以“維爾康”的名義讚助北京亞運會200萬元。這樣,“維爾康”名聲大振,日產達4000箱以上。但北冰洋公司犯了個常識性的大錯誤,沒有及時將“維爾康”做為商標申請注冊。此時,山西陽泉一家飲料廠的承包人得知這一信息後,大喜過望,立即策劃搶先將“維爾康”做為自己的商標注冊。等北冰洋公司“醒過來”後,自己花大本錢開發的“維爾康”商標的轉讓問題。可對方除開價3年承包費17萬元由北冰洋公司承擔外,還提出要同意聯營,然後才能談“維爾康”的轉讓問題,有人斥責這種搶先行為為投機,可法律隻保護注冊在先的商標;有人斥責這種行為不道德,可法律與道德之間並不能劃等號。
【商人活用之一】“為他人做嫁衣裳。”氣人之致,無過於此了,我國現有的民間名牌、老字號,應以此為鑒。新公司在注冊商標之時就要考慮到將來,這就要了解法律的保護範圍,有些商標被跨行業使用,原注冊者無形中就損失了大塊市場。
例
(二)死地——當危機來臨時
李·艾科卡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工商管理學家。他因接管瀕臨破產的克萊斯汽車公司,並使它起死回生而聲譽鵲起,名震一時。
李·艾科卡到克萊勒公司就職的那天,克萊斯勒公司宣布第三季度虧損近1.6億美元,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虧損。以後,公司又受到石油危機的沉重打擊,更加劇了危機。為了生存下去,艾科卡主持克萊斯勒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如壓縮人員、節約開支等等,並向政府求援。
這個申請,在全國引起了激烈爭論,整個社會輿論議論紛紛。投反對票的甚多,理由是保護自由競爭,破產就讓它破產,市場體製的根本前提就是既允許成功,也允許失敗;政府幹涉經濟,代價既高,又無準備。
艾科卡認為要取得政府的援助,必須首先改變人們對這件事的看法和態度。為此,艾科卡進行了一係列的廣告宣傳活動,對上他做了正反兩方麵的宣傳。他首先指出,克萊斯勒絕無停業的打算,而是希望繼續存在發展下去;第二,我們正在生產美國真正需要的汽車。這次廣告運動一反過去以圖片、文字說明的方法,而是刊登一係列文章。這些文章不宣傳產品,而宣傳公司和它的前景,宣傳事業,宣傳公司的決心與能力。此外,艾科卡還刊登了另外一些廣告,自問自答了一些相當棘手的問題,如沒有克萊斯勒,美國的經濟情況會比較好嗎?回答是如果克萊斯勒倒閉,整個國家失業率將上升5%;公司的工人、經銷商和材料供應商加起來共60萬人,一年國家就得為失業保險和福利開支27億美元。
這些廣告統統由艾科卡本人簽字,以示以個人聲譽來為公司擔保。這些廣告使所有公眾意識到克萊斯勒的存在對社會經濟的意義,以及如果讓其倒閉可能會給國家、社會甚至本人帶來什麼不利影響。漸漸地社會輿論發生了變化,卡特政府與國會人士也開始改變了自己的主意。在贏得外界支援的同時,艾科卡在內部也贏了工人的理解和支持。
艾科卡告誡工人們說:你們要是不幫我一把,你們也別想活著,我明早宣告破產,你們跟著就全部失業。艾科卡還向工人指出:隻有當我們有利潤時,才談得上分利潤;隻有當生產率提高時,才談得上增加工資;如果為多吃一口那越來越小的餡餅而拚命爭奪,那麼日本人就會陸續吃掉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