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用間篇(1)(3 / 3)

豐富的信息給了你主動權

沒有想到,一向供不應求的熱軋矽鋼片,1995年在上海矽鋼片廠也出現了滯銷情況。1995年下半年,該廠積累了1,000多萬元的存貨。調查市場,了解情報核算,成了上海汐鋼片廠生存和發展的問題。

他們掌握市場信息的幾種途徑是:

(1)組織訪銷。由廠領導組織了18批工程技術人員、銷售人員到各省、市、自治區,訪問了100多家用戶,搜集情況。

(2)向全國1,000家縣辦以上企業發出征訂信件,對反饋情報進行彙總分析。

(3)建立用戶檔案卡片,了解各地用戶的分布、生產變化、市場動態、發展趨勢及用戶的特殊要求等情報。建立起了200多家重點用戶的檔案卡片。

(4)與全國薄板生產同行業20家工廠每月交流一次16項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報表。

(5)從每年排產、調產、訂貨等會議上搜集矽鋼片產、供、銷以及進口和庫存等情況。

由於獲得的信息豐富,生產上就取得主動。

根據市場調查資料和用戶檔案卡片顯示的情報表示:他們廠生產的是電機矽鋼片質量可靠,但價格較高,而南方最近建立了數家生產電機矽鋼片的企業,他們的價格偏低,但質量不穩定。通過對比,他們適當地降低了產品的價格,同時更加注重售後的服務,並在促銷方麵做了大量工作,終於使他們的產品銷售重新紅火起來。

可見,信息靈通,死物變活物,可以“無中生有”;信息閉塞,活物變死物,有也是無。

浙江海鹽襯衫廠的情報搜集工作搞得比較成功。廠裏專門成立了一個情報信息研究室,它的信息反饋途徑主要有兩條:

一是選擇上海市場做為觀察一國服裝動態的特別窗口。上海是全國各地消費者來往最多、最集中的城市,最直接反映服裝變化新動態的製高點。他們在那裏設立了常駐聯絡站,負責與各名牌商店聯係,及時把市場動態送回廠裏。

二是利用廠裏出差人員外出搜集情報信息。廠裏規定:出差人員利用工作時間逛馬路、遊公園,搜集市場信息。凡出差回來,都要填寫信息調查表,把所到之處的人口、服裝、習慣愛好、襯衫銷售品種、數量、價格等,一一填寫清楚,留做市場研究資料。銷售人員到外地聯係業務,每天晚上用條途電話給廠長做簡要彙報,為廠長指揮生產提供第一手資料。

鞍山化工一廠對外出人員也有類似的規定。出差前,要填寫《外出人員的情報調研任務單》;回廠後,必須把寫好的調研報告附在任務單後,上交廠情報室蓋章,否則,廠長不簽字,財務部門不報銷差旅費。

出門就得搞情報,誰也不能例外,人人都參加信息的涉取、搜集,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嗎?

【商人活用之二】情報的搜集不是靠一兩個部門就能完成,而應是廠商各部門、企業上下齊努力,共同肩負起情報搜集的任務。

廠商要鼓勵領導、職工參加一些組織,比如同學會、同鄉會等,利用廠內人員的人事關係網來為企業的發展做貢獻。另外,企業還應加強同大專院校、科研部門、輿論宣傳部門的聯係,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

對待間諜

尚智是情報活動的關鍵。

在情報爭奪戰中,固不乏刀光劍影和血腥拚殺,更常見而且更重要的卻是計謀較量。孫子認為,“非聖智不能用間”,要求從事情報活動的人具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具有識別真假情報或可靠程度的“慧眼”,這樣方能在險惡莫測的鬥爭中穩操勝券。

智慧在情報的分析識別領域裏作用更為明顯。有時搜集來的情報,在普通人眼裏顯得雜亂無章,沒有多大價值,但經過具有豐富的知識素養、見微知著的洞察力和較強思維能力的人分析,往往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呈現出意想不到的實用價值。例如1987年,第六屆全國運動會將在廣州舉行時,許多報刊雜誌都披露了羊城市民掀起群眾性體育熱潮的消息。沒想到這條體育新聞引起香港、上海一些企業家的注意,他們認為,隨著體育熱的出現,必定需要一批運動服,於是立即趕製一批優質產品,投放廣州市場,果然成了搶手貨。70年代中期,日本一家貿易公司的駐美代表偶然得知,蘇聯幾名負責農業的高級專員已前往美國的科羅拉多州。他推斷這些人親赴美盛產小麥的地區,一定是因為當年蘇聯糧食減產,準備與美國簽定進口小麥的合同。蘇聯是國際糧食市場上的大客戶,它大量采購糧食,必然會帶動小麥價格的上揚。於是,該公司立即大量低價購入小麥,待美蘇小麥協定達成後,又將其拋售,從中獲得巨額利潤。類似這種“化平凡為神奇”的例子,在世界商戰史上還可以舉出好多。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今市場競爭中,為了保守機密,各公司廠家大都在千方百計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製造種種假象,散布各種假消息去迷惑對方,從而更增加了情報分析判斷的複雜性。此時,經營管理者們應當抱定“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的態度,排除假象,抓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環節,實事求是,慎重地分析問題,方可不被錯誤的信息引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