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門衛的要求被應允了。日本人出院之後,就在工廠當起了門衛。他顯得十分和藹可親,對每一個職員都十分禮貌。不久,他就獲得了大家的好感,不少人下班後還來他的值班室坐一坐,聊聊天。
一年後,日本人到期回國了,這很正常,誰也沒有在意,倒是有不少人還時常想到那個“善解人意”的中年人。
過了不久,日本一家啤酒公司的產品打著“與德國啤酒一樣”的宣傳口號,與德國的啤酒公司搶占市場,使德國的啤酒業受到重創。而那家日本啤酒公司的經理,恰恰就是當年被壓斷腿的那個日本人。這難道是巧合嗎?
不,這是那個日本人精心策劃才獲得成功的。他到德國的目的就是當間諜,以竊取德國先進的啤酒製造技術,為此,他不惜犧牲自己的一條腿。
原來,德國啤酒公司的保密係統十分完善,一般人難以進入工廠。這個日本人在啤酒公司的外麵轉了幾天,發現早晚都有一輛黑色轎車開進開出。於是,他便製造了一次交通事故,爭取到啤酒公司當門衛的機會,為的是接近那些掌握著製酒技術的工人。
他以自己的友善偽裝,先博得別人的同情,再獲得工人們的信任,使他們放鬆戒備,隨意在他麵前談論工廠裏麵的事,更以幫忙為由,進到工廠裏送吃送喝,一步一步實施著自己的計劃,終於得到了啤酒的製造技術。然後,他以正當理由離開德國,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懷疑。緊接著,他在日本用德國先進的啤酒製造技術造出日本的名牌啤酒,與德國相抗衡,取重了勝利。
看來,他以一條腿為代價獲得的情報,的確是有價值的。
【商人活用之一】對敵人的同情,就是對自己的殘酷。苦肉計在今天仍然大有用武之地,這種打入敵人內部的方法要求施行者有無比的決心,即使失敗也甘心情願的勇氣。要做“內間”就一定要用讓敵人難以識破的辦法。
例
不會說謊的垃圾
垃圾伴隨著人類生活和生產而產生,垃圾做為一個社會問題,日益尖銳地擺在人們麵前。世界各國的經濟學家對垃圾研究發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對垃圾進行分析研究,命名垃圾成為獲取經濟情報信息的重要來源。
美國的亞利桑那大學人類學係教授威廉·雷茲,對該校所在地的陶森市的垃圾隨機取樣,按重量、成分、種類等200個項目進行分析,得到了一些頗有價值的市場信息。有的調研結果,還糾正了一些人們過去憑主觀判斷得出的錯誤看法。例如:與人們的推理相反,勞動者階層比高收入層吃更多的食物,按重量計算,他們扔在垃圾裏的食物15%仍可食用。究其原因,中產階級家庭大都夫妻二人外出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處理剩餘食物。威廉教授認為,垃圾桶絕不會說謊,什麼樣的消費水平的家庭就扔什麼樣的垃圾。查看人們丟棄的垃圾有時比正麵的市場調查更有效。
垃圾的多寡也是經濟變化的一個征兆。日本東京政府的官員提供了如下數據:1973年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東京收集的垃圾量下降了。到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時,垃圾量大幅上升,年增長率達5%。垃圾的增減與經濟升降同步的原因不難理解。當人們手中的餘錢增多時,購物爽快,包裝廢物自然增加,新居入住者多,舊家什拋棄的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