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布萊爾首相2002年在英國光子學會發表了《科學事關重要》演講,在《論科學家》會上發表了《讓牛頓自豪》的文章,呼籲英國上下關心和支持負責任的科學研究與探索,並就增加科技投入、改善科研條件、加強後備人才培養作出了明確承諾。
韓國成立由總統委任委員長的“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以增加政策製定和協調管理的權威性。
二、
製定和實施我國科技生產力發展的路經選擇
(一)實施國家自主創新戰略,製定有針對性的國家自主創新戰略
1在原始性創新方麵,要按照科學發展規律鼓勵自由探索,要根據國家未來發展目標,組織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學工程,組織一批優秀的科學家和有實力的科研單位進行改革開放的研究。
2在集成創新方麵,鼓勵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產業技術聯盟,促進跨學科、跨部門、跨行業的合作,推動各種相關技術有機融合,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滿足內需,打出國外。
3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國家要設立消化吸收專項基金,引導鼓勵企業和科研單位一起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開創條件,國家要製定優惠政策,大力鼓勵自主創新和對外引進技術再創新,促使自主研發的技術和產品所占比例逐步增加。國家在重點產業領域要製定限製重複引進技術和設備的改革。
(二)完善科技投入體係,提高科技經費使用效率
1充分發揮政府在投入中的主導作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要按照《科學技術進步法》的要求,在編製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體現法定增長的要求,保證科技經費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國家要統籌規劃安排實施科技開發經費,支持和保障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要繼續加強對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在中央和地方建設投資中作為重點予以支持。在政府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時,強化企業科技投入主體的地位。總之,通過多方麵的努力,使我國研發經費占GDP的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達到2%,2020年達到2%~5%以上,達到創新型國家投入水平。
2提高科技經費的使用效率。確定財政科技投入重點領域,加強對基礎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前沿技術研究以及科技基礎條件和科學技術普及的支持。合理安排科研機構(基地)正常運轉經費,加大科研項目經費,科技基礎條件經費的比例,對穩定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是有利。建立和完善適應科學研究規律與科技工作特點的科技經費管理製度。按照國家預示管理的規定,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國家科技計劃管理的公開性、透明度和公正性,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管理機製。
(三)強化對行業共性技術的研發
當前,我國廣大中小型企業在高科技研發方麵無自主開發能力,絕大多數企業無力支持共性、基礎性及競爭性技術的研發。而市場經濟發達、產業技術水平遠高於其他國家的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國家都擁有一支強大的從事產業技術研究的國家研究院及一批中介技術服務,如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日本工業技術院,德國佛朗霍夫應用研究促進會,韓國工業技術院等。我國台灣地區也設有台灣工業技術院和生產力中心。因此,我國必須加強行業性技術平台的建設,促進共享機製的形成。
1在若幹重點行業和技術領域,選擇一批有實力的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共同組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給予穩定的經費支持,專門負責行業共性技術,公益性的開發。
2依據有實力的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大型企業,建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孵化機構,專門負責行業,完成重大科技成果的中試和工程化,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