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善治“美麗中國”(1 / 2)

善治“美麗中國”

特稿

作者:李良 李誌富 孫建

· 實現美麗中國要從促進美麗地方做起。治理霧霾不僅需要應急措施,更需要治本之策。

地方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通過提案、議案、討論等形式為建設美麗中國建言,為加強環境保護獻策,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提出了不少具有社會效益性、改革性和影響性的建議。

生態文明建設怎麼推進?

完善規劃,量化指標,建立激勵機製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提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五位一體的戰略高度,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布局,為地方具體工作部署指引了方向。在各地兩會上,生態文明建設引起了代表委員的熱議。

實現美麗中國要從促進美麗地方做起。2013年,海南《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加快美麗海南建設步伐,堅持走特色、內涵、質量、綠色發展之路” 的發展思路。在海南省兩會上,海南省人大代表、昌江黎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郭祥理指出,發展重在可持續,要把生態文明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麵和全過程,不斷鞏固海南綠色崛起的基礎。

在福建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福建省委員會建議,大力開展“青山、碧水、藍天、淨土”四大建設,推進以山林保護、礦山修複等為重點的青山治理工程建設;推進以重點流域保護、近海海域環境整治、飲用水水源保護、城鄉水係治理、城鄉汙水處理為重點的碧水工程建設;推進以區域一體大氣治理、汙染聯防聯控為重點的藍天工程。

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產業轉型、綠色發展。在海南省兩會上,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健春表示,海南將積極推進高耗能、高汙染、資源型企業實施強製性清潔生產審核,嚴格控製環境汙染,引導發展生態產業,推進建設一批生態農業基地、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和生態旅遊示範區。

麵對霧霾應該做些什麼?

快速反應,製訂預案,籌謀治本之策

近段時間,我國多地遭遇霧霾襲擊。在地方兩會上,各地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提出各種治理大氣汙染的對策。

治理霧霾需要應急措施。河北省是此次霧霾天氣影響下的“重災區”。在該省兩會上,大氣汙染治理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遭遇霧霾這樣的極端天氣,政府部門有沒有快速反應,有沒有係統的應急措施和體係?”齊秀敏代表提出這樣的疑問。

她認為,河北省政府應製定大氣汙染防治應急機製,主要內容包括3點:一是實施大氣汙染物總量控製製度,同時考慮實行“區域限批”,對未完成年度總量控製任務的區域和行業,暫停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他相關文件;二是對揚塵汙染控製實施精細化管理,提高施工企業的環境準入門檻,將施工企業在1年內未受到環境違法處罰作為在本行政區域從事建築工程施工的招標條件;三是明確環保、交通等部門在相關領域的具體職責,使相關部門在處理大氣汙染事件時能各司其職。

當然,治理霧霾不僅需要應急措施,更需要治本之策。來自唐山的季加宇代表從立法層麵建議,應盡快製定河北省城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明確政府要對本行政區域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將大氣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在湖北省兩會上,來自建築設計界的湖北省人大代表徐麗芳認為,除了客觀原因外,霧霾的產生和人們環境意識淡薄也有很大的關係。她建議,遇到如此天氣,在采取對重點工業汙染源定時巡查、人工降雨等措施的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製定城市空氣質量達標規劃,進一步完善霧霾應急預案,對城市的空間布局、生態環境保護應有整體規劃,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