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立人才培養的應急機製
由於目前社會對文化產業人才的缺口較大,應該建立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應急機製。文化產業部門可以與高校建立戰略合作聯盟,通過聯合辦學、集中短期培訓和定期舉辦文化產業研討會等方式,通過雙向交流、定向培養等多種途徑,到國內外名校、研究機構和文化產業企業進修深造,快速培養一批社會急需的文化產品營銷策劃、文化生產和經營管理複合型人才。
(五)不斷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
從寧波市文化消費的實際情況看,文化消費水平低,嚴重滯後於經濟發展的水平。2005年寧波全市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例為15.94%,剔除教育支出僅有672.85元。其中城市居民家庭用於娛樂、教育、文化的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例僅為15.86%,農村居民為11.8%,分別居全省各市第5位和第10位。相對較低的文化消費水平與寧波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目前寧波市的城鄉家庭恩格爾係數已降到39%以下,但文化娛樂消費還未達到10%,其中尚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由此可見人民群眾多方麵、多層次、多樣性的文化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滿足。要引導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主要應做到以下4個方麵:
1.倡導文化消費的觀念和意識
通過媒體等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文化消費的觀念,培養文化消費習慣。在全社會形成文化是發展核心,文化繁榮和居民文化精神生活水平提高是發展的最高目標的共識,引導人民自覺地不斷提高文化素質,實現全麵發展。
2.推動文化服務的有效消費
文化產品和服務要立足於居民收入水平和有效需求,提供價格合理、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當前,首先,要調整文化市場中定價過高的產品和服務項目,如電影、景區門票等,不僅要創造標誌性的經典項目,更要有貼近群眾、生活、社會的大眾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其次,要改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條件、消費方式。如應努力布點建設全市的票務網絡一卡通係統,與市民卡係統、旅遊公共服務平台等聯網對接,不但實現異地購票、取票,而且可以與其他文化產品聯合銷售,便於滿足大家的文化需求。
3.優化文化消費結構
不斷開拓新的文化服務消費領域,開發新的文化服務消費項目,提高熱點文化消費項目的比重和數量,從中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促進消費結構的還貸升級。要繼續通過政府的文化采購,引導群眾提高文化消費水平和質量。再者,要積極探索,通過對低收入群體和貧困地區群眾發放文化消費券等方式,提高他們的文化消費支付能力,以此來刺激文化消費,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4.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是要加大對電影院線、演出院線、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博物館、文化廣場、社區文化設施等的資金和人員投入,並依托這些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讓更廣大的群體能夠看到。
(六)努力建設文化產業公共服務平台
1.健全文化產業信息化機製和機構
建設文化產業公共服務平台,要強化政府主導,並不斷創新公共服務平台的體製和機製。各文化產業行政管理機構應重視產業信息化機構建設,並將其作為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做到有領導、有機構、有資金,要把文化產業信息化工作納入當地文化產業發展的大局中去,係統規劃,嚴謹實施。各項工作要落到實處。同時,要製訂科學合理的旅遊信息化發展規劃,完善各項技術規範和標準,避免盲目性和想當然的工作方式。推廣信息技術應用,完善文化產業信息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文化產業信息化隊伍建設,強化文化產業信息化知識普及和人才培訓,為文化產業信息化的應用普及提供基礎保障。
2.推動多方聯手,完善支撐保障體係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是一個龐大的係統工程,需要政府和市場多個主體的共同參與,營造發展大文化產業的氛圍和環境。從政府層麵來講,要積極通過立法、規劃、投資、宣傳以及教育培訓等手段來支持我市文化產業公共服務的發展,出台相關政策扶持意見,營造良好的大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從市場層麵來講,要大力完善配套服務體係,推動文化企業做大做強、做精做優,通過兼並收購、連鎖、外地擴張等方式走出去,在全國打響品牌,同時,積極引進有實力的文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