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我們國家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影響我們當前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從免除農業稅到免除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再到如今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都體現了國家對農村的重視。但對這些政策,農民朋友得到了多少真正的實惠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討論。當然,我的這些意見僅僅是針對目前我們所調查的村子而言,可能其中有的看法不成熟,也請大家多多見諒。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關於農村教育製度的改革。免除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對正在就讀初中的農村子女進行補助,政策的本意在於減輕農民的負擔,提高農民的素質。但在我看來,這隻是減少了農民生活中支出的這一塊,而沒有增長農民的收入。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而言,農村距離學校還是很遠。特別是對初、高中生來說,如果想更好地接受教育,則需要寄宿。
而學生的寄宿費、生活費對我們調查的這個村的農民則是一筆巨大的支出,大部分經濟狀況較差的農戶依然是難以承擔的。其次,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在我看來,農村的年輕人僅僅初中畢業已很難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真正能給農民家庭帶來可預期財富的,是高中或更高的受教育水平。
因而,僅僅是九年義務教育是不夠的。當然,就我國目前的發展水平,開展更高的義務教育並不現實,我們隻能等待更好的教育方案了。
最後我認為,對於貧困農村的發展來說,通過減少農民的負擔來增加農民收入,我個人認為隻是一種短期的方法。真正使農民受益的,還是應該切實提高農民收入。農民手中有了錢,農民才會有安全感,才能真正提高我們農民朋友的生活水平。
(許開開2007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