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熱點問題篇(2)(2 / 3)

2.“一帶一路”倡議把互聯互通和融資平台的搭建作為重要議程,發起建立亞投行和設立絲路基金,這順應了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潮流,且通過為全球治理輸出公共產品,也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地位與作用。建立亞投行和設立絲路基金主要有四點意義:一是有利於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二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資金支持;三是有利於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四是有利於加快中國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對“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投資,不僅能夠消除增長瓶頸,促進所在國的經濟增長,還會拉動其他國家包括發達國家的出口,給發達國家創造結構改革的空間,是一個雙贏的戰略。【26】

3.“一帶一路”倡議對全球經濟治理理論做出了重大貢獻。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應“擔負更多責任”的外在壓力和國內經濟主體的利益訴求下,中國以何種理念、何種戰略定位和戰略路徑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係中擔當何種角色和如何發揮作用,成了當代中國內政外交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這同時也是國際社會的重要關注點。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並要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秉持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沿線各國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造福沿線國家人民,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事業。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全球經濟治理理論的重大貢獻集中體現如下:

第一,從全球經濟治理的價值來看,“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廣大發展中國家改革全球經濟治理機製的訴求。近年來,麵對金融危機造成的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和經濟結構失衡,美歐雖然同意加快全球經濟治理改革,但不想自動放棄對全球經濟治理的控製權和領導權。而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則以亞洲國家為重點方向,通過互聯互通為亞洲鄰國提供更多公共產品,致力發展亞洲價值、亞洲投資、亞洲市場,聯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能很好地體現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一帶一路”以開放多元的特征推進區域合作進程,有可能成為最終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的一個新途徑。

第二,從全球經濟治理的規製來看,“一帶一路”倡議是對現有全球經濟治理規則的補充與完善。“一帶一路”相關議題表明,中國是在不改變現有國際規則的情況下,通過發揮自身優勢,搞增量改革,並且充分利用現有國際規則,推動建立亞投行和設立絲路基金等,形成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相互補充的投融資開發平台,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共同促進全球尤其是亞洲區域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這就很好地避免了曆史上常常出現的新興大國崛起與現存霸權國家和世界體係發生正麵對抗和衝突的教訓。

第三,從全球經濟治理的主體來看,“一帶一路”並非一個實體和機製,而是一個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一帶一路”的倡議是依靠中國與相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製,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曆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第四,從全球經濟治理的效果來看,“一帶一路”倡議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國家、蒙古等內陸國家的開發,向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得以主動向西推廣其優質的產能和比較優勢的產業,這一舉措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能改變曆史上中亞等絲路沿途地帶隻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麵貌。這就超越了歐美式全球化所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困境,從而有助於推動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27】

(四)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的未來設想

1.機製上,加快以G20機製化為重點的全球經濟治理體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