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熱點問題篇(3)(2 / 3)

在19世紀70年代至1914年間,形成了以黃金作為國際本位貨幣進行流通的貨幣製度——國際金本位製。其形成的基礎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黃金與本國通貨的自由兌換及固定彙率。金本位製的形成不涉及多邊國際合作,而是各國的交易製度、習慣,以及立法緩慢發展的結果,不是通過國際協議確立的。它的實質是一種建立在習慣法基礎之上,通過各國法律政策進行規製的國際貨幣製度。金本位製源於英國國內貨幣製度的發展和延續,反映的是英國在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中的支配地位。

國際金本位製持續了數十年時間,對於維持國際收支平衡,保持各國市場經濟發展初期的繁榮和穩定,增進國際貿易,促進各國經濟增長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一種比較健全和穩定的貨幣製度。但是,金本位製也存在諸多缺陷及矛盾。正是這些缺陷和矛盾的存在,最終才導致了金本位製的崩潰。

(1)在金本位製下,各國貨幣發行數量受到黃金儲備的限製。黃金作為一種自然資源,供應量受到儲量、自然分布以及開采技術的製約,這導致黃金具有生產和供應的不穩定性。首先,黃金價格的動蕩勢必會動搖其作為穩健貨幣製度的基礎;其次,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國際經濟貿易對世界貨幣需求的增長速度遠遠大於黃金產量。因此,黃金不能適應世界經濟和貿易快速發展的需要,國際金本位製的物質基礎被不斷削弱。

(2)金本位製所具有的自動調節功能【30】需要各國自覺遵守“遊戲規則”:①各國應以黃金表示其貨幣價值;②黃金應自由流出流入,不受任何限製;③紙幣發行應受黃金儲備量的限製。但是,金本位製依靠的僅是各國的自發認同(各國保證國內經濟政策服從對外平衡的需要),它的運作缺少相應的國際監督和保障機製。並且,保持對外平衡與穩定國內經濟之間也存在矛盾。當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各國為了恢複平衡,就必須付出通貨膨脹或經濟緊縮的代價,進而影響到國內經濟福利。

(3)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國際金本位製是建立在英國的雄厚國力基礎之上、以當時世界霸主英國的國內貨幣製度為支柱的,這本身就暗藏著巨大的危機。英國可以以其貨幣政策來影響他國,進而操縱小國金融命脈。而一旦英國國力衰退,霸主地位動搖,隨之而來的便是國際貨幣體係的崩潰。

隨著各國發展不平衡日益加劇和各國國家利益難以調和,上述缺陷和矛盾注定了金本位製終會走向崩潰和解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帝國主義國家大肆掠奪黃金,使黃金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手裏。

到1913年末,英、美、法、德、俄五國占有世界黃金存量的2/3,大大削弱了其他國家將黃金作為貨幣流通的基礎,破壞了金本位製下黃金的自由流通;戰爭期間,各國為滿足巨額軍費開支,大量發行紙幣和債券,所發行貨幣量遠遠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導致可兌換量本已匱乏的黃金儲備更加捉襟見肘,直接破壞了金本位製下貨幣與黃金的自由兌換;戰爭的進一步升級加劇了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國際經濟秩序的混亂也使各國國際收支狀況發生劇烈變動,逆差國隻能以黃金進行抵補,導致許多國家采取限製黃金輸出的舉措來控製黃金的進一步外流,破壞了金本位製下黃金自由流出流入的原則;英國的霸權地位逐漸削弱,失去了對國際貨幣體係的統治特權,使得相對穩定的國際貨幣關係遭到破壞。由此,黃金用於維持金本位製的一些必要條件逐漸被削弱,國際貨幣體係的穩定性失去保證,國際金本位製走向瓦解。

2.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係

1944年7月,在美英兩國推動下,44個同盟國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會議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複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據此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建立起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係;1971年,隨著美國總統尼克鬆宣布美元停止兌換黃金而解體。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係是一種國際協定安排,反映的是美國的政治經濟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