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買加體係形成的背景。當時,雖然日本、聯邦德國、法國等主要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快速增長,美國經濟相對衰落,但美國仍是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工業生產等領域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同時美國仍是世界上最有實力的政治大國、最先進的軍事大國,綜合實力居世界首位。以雄厚實力為基礎的美元仍然享有很高的聲譽,仍然是國際儲備貨幣的主體、國際信貸和計價結算標準、國際清算支付手段,沒有任何一種貨幣能取代美元的地位。
(2)牙買加體係的運行機製。第一,本位機製。牙買加體係的本位機製是國際美元製,美元與黃金脫鉤,黃金不再是平價基礎;
美元是國際貨幣體係中心貨幣,同時國際貨幣多樣化;各國不再就黃金問題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履行義務。第二,彙率安排機製。各國根據情況自由做出彙率安排,彙率體係容納單獨浮動、聯合浮動、釘住某一貨幣等混合安排。第三,國際儲備機製。美元是最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日元、德國馬克(後為歐元)、黃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作為補充,越來越呈現多樣化。第三,國際收支調節機製。參加國可以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彙率機製、利率機製、國際政策協調、國際金融市場融資等多種方式調節國際收支平衡。
(3)牙買加體係的局限性。第一,本位機製受美國經濟和美元信用影響,基礎不穩定、不牢固。自20世紀70年代後,美國經濟實力相對削弱,國際收支出現大量逆差,美元幣值發生變動,導致了各國特別是主要工業化國家之間的現實利益矛盾,不利於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第二,彙率體係不穩定,多種彙率製度並存加劇了彙率體係運行的複雜性,彙率波動和彙率戰不斷爆發,助長了國際金融投機活動,金融危機風險大增,國際貿易發展受到影響。第三,國際收支調節機製在多樣化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健全的一麵。比如,彙率調節機製受出口商品彈性限製,利率機製存在副作用,商業銀行的逐利性競爭導致貸款寬鬆,並造成發展中國家的外債積累甚至爆發債務危機,等等。
(4)國際貨幣體係的現狀。牙買加體係確立後,浮動彙率製成為世界主流。名義上該體係下儲備貨幣多元化,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都是儲備貨幣,但事實是,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擺脫了“黃金十字架”的束縛,非但沒有被削弱,反而成為當今最重要的國際計價、清算和儲備貨幣。“歐元之父”蒙代爾將國際貨幣體係形容為一個“太陽係”,美元是主導貨幣“太陽”,其他國家貨幣都是圍繞美元運轉的“行星”。再具體細分,當前國際貨幣體係可分為一個三層的環狀結構:美元是當之無愧的核心,充當主導貨幣;實行浮動彙率製國家的貨幣位於中間,這些國家對本國彙率較少幹預,貨幣在一定範圍內圍繞美元自由浮動,如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所謂的“釘住美元製”彙率製度下的貨幣位於外圍一環,這些國家或地區擁有大量外彙儲備,本幣彙率跟隨美元波動,如中國、韓國、港台和東南亞國家。在這三大環狀分布中,三者的聯係也不盡相同。美元與浮動彙率貨幣主要通過資本賬戶發生聯係,而與釘住彙率貨幣主要通過經常賬戶發生聯係。在國際經濟關係中,這就表現為美國和歐洲主要成為金融夥伴,而和亞洲主要是貿易夥伴關係。
(二)目前美元體係變革勢在必行
2008年,全球爆發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盡管此次全球金融危機是以歐美金融衍生品畸形繁榮的崩盤為導火索,但由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係之弊端在這次危機中無所遁形,被指為危機的主要成因之一。而且,隨著後危機時期新興經濟體的不斷崛起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改變,要求變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1.“特裏芬難題”再次成為聚焦熱點
“特裏芬難題”是指儲備貨幣發行國無法在為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同時確保幣值的穩定。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元作為主權貨幣,其發行並無外部製約機製,致使美元的國內政策與國際義務之間的衝突隨時威脅著國際貨幣體係的穩定,可謂“牽一發而動全局”。【33】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國際收支長期保持絕對逆差,國內經濟走向虛擬化,“特裏芬難題”引發的“美元悖論”始露端倪,但有賴於美國“新經濟”帶來的長期利好,此問題顯得並不迫在眉睫。而在這次“強震型”金融危機中,美聯儲為實現國內政策目標,刺激經濟和提高就業,瘋狂印鈔,於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和2012年9月先後開啟三輪量化寬鬆,將總計4萬億美元的流動性注入市場,加速美元貶值,信用掃地。數不清的熱錢湧入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和新興經濟體,加劇了國際通脹和資產泡沫。這種“寧可我負天下人”讓全球買單的做法直接傷害到美國主要債權國和美元資產持有國的利益,拉低美元履行價值儲藏職能的能力。2014年11月,美聯儲在美國經濟複蘇企穩後結束量化寬鬆,並籌措加息,美元流動性開始緊收,美元進入升值周期,引發其他貨幣尤其是新興經濟體貨幣的大幅貶值,金融市場劇烈震蕩,大宗商品價格狂瀉,新興經濟體被金融危機的陰影籠罩得喘不上氣。顯然,美元麵臨的“特裏芬難題”無藥可解,在本輪金融危機中和危機後均對他國利益構成了損害,引發各國怨聲載道,對國際貨幣體係進行改革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