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熱點問題篇(4)(3 / 3)

(三)改革國際貨幣體係的主要方向

現行美元體係存在諸多缺陷,尤其金融危機的推動,使國際社會做出了許多積極的改革,主要從這幾個方麵入手:為體現經濟力量之間的消長變化,將新興經濟體吸納進來,並參與到國際經濟治理中,將20國集團(G20)作為協商世界經濟事務的主要平台;大刀闊斧地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內部管理機構,讓發展中國家的份額和話語權加大,將部分投票權向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轉移;組建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監督全球宏觀經濟與金融市場的風險;監管金融的力度加強,《巴塞爾協議Ⅲ》應運而生,銀行資本金和流動資金標準要進一步嚴格;各國可以適當使用資本管製,但不能取代優秀的宏觀經濟政策。

可見,新的改革措施並未觸及國際貨幣體係的根本,隻是查缺補漏罷了。美元本位製仍未改變,並沒有解決現行體係的根本缺陷,進一步改革勢在必行,不過這也是改革的難點,究竟用哪種貨幣架構取代美元,怎樣推進這一轉變,成為各國學界和政界一直爭吵不休的焦點。

1.超主權貨幣的提議

2008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議用超主權貨幣來替代美元作為國際主導貨幣,這個提議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SDR受到青睞。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向聯合國提交報告,推薦以極大擴展後的SDR組成全新的國際儲備體係,發行量會根據儲備積累的規模進行定期或周期性調整。不僅官方使用,國際貿易和融資領域也可應用SDR,並擴大SDR的存量,至少與全球GDP一樣的水平,使美元的存量逐步降低。這一體係不會引發通貨膨脹,並容易實施,能使貿易盈餘和赤字國非對稱性調整造成的困難得到緩解。讚成用SDR取代美元的還有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前所長弗雷德·伯格斯滕,他認為這一提議是“雙贏”的,美元持有者可以獲得即時的多樣化,能讓美國逃過美元“自由落體”的風險,也能使全球體係一個大規模不穩定的潛在來源得以消除。不過,這一設想目前來說過於超前。在全球經濟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的形勢下,跨國經濟合作也越來越困難。雖然各國對現行體係越來越不滿,但一個建立在多邊協商水平上的全球貨幣的創立,表明許多國家需要直接的協商並達成一致,還要將自己的貨幣政策主權放棄掉,做到這點很難。

2.難以複辟的金本位製

世界銀行前行長羅伯特·佐利克建議市場對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及未來貨幣價值預期的國際參考基準定為黃金。他的建議引起了人們關於金本位時期的美好回憶。美國學者海比較了美國在金本位結束前後經濟增長、美元幣值、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頻率的不同,指出現行的貨幣體係讓美國經濟增速年均至少降低1.1%、經濟規模減少8萬億美元,是造成美國財政困難、美元長期大幅貶值、國際收支失衡和頻發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不過必須承認,這個提議和超主權貨幣的提議一樣,各國要放棄獨立貨幣主權,這樣勢必會引起經濟、政治上的強烈反對,而且也無法證明金本位製下的固定彙率製度帶來的經濟收益一定會超過實現成本。

3.多元貨幣體係需要闖關

伴隨著全球經濟力量的改變,看起來最有可能替代美元本位的選擇就是由主要經濟體貨幣構成的多元貨幣體係,與單一貨幣相比具有更強的風險抵禦能力。保持彙率穩定是主要經濟體貨幣間需要的,並發揮“錨”的作用,使更加對稱的國際貨幣體係得以建立,從而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使其他國家貨幣貶值的步伐得以遏製。世界銀行曾經預計,在未來的15年之內,取代美元霸權成為主導的將是由美元、歐元和人民幣構成的多元貨幣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