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牢牢抓住成交的信號(2 / 2)

口頭或非口頭地向配偶、朋友或親人等征求讚同。

例如:“現在購買能得到優惠嗎”、“離我們最近的售後服務中心在哪裏”、“有朋友說你們的信譽非常好,真是這樣嗎”、“您的保險真是太完美了”等等。

當客戶為了細節而不斷詢問推銷員時,這種一探究竟的心態,其實也是一種購買訊號。如果推銷員可以將客戶心中的疑慮一一解釋清楚,而且答案也令其滿意,保單馬上就會到手。怕就怕有些客戶會問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來逗你,讓你疲於奔命,或是問一些十分艱澀的問題,企圖用問題來打垮推銷員的信心。此時推銷員必須憑著經驗判斷客戶的用意,並在很快的時間內轉移話題,重新導入推銷之中,才能繼續運用先前所努力的成果。

有以上情況發生時,已經不再是需要考慮的時刻了,這些問話,都是成交的信號,你要趕緊抓住這個機會。

上麵所列的種種表現,僅供推銷員參考與啟發。一名優秀的保險推銷員不僅需要知道如何捕捉客戶的購買信號,而且應該知道如何利用這些購買信號來促成客戶的購買行動。下麵一則推銷案例,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某家保險公司的推銷員對保險進行現場講解時,一位客戶發問:“這種保險保費貴嗎?”對於客戶的這個問題,推銷員可有三種不同的回答方法:

①直接告訴對方具體的數額。

②反問客戶:“你真的想要買嗎?”

③不正麵回答價格問題,而是給客戶提出:“你打算給自己買還是給家人買?”

在所舉的三種答複方式中,哪一種答法為好呢?很明顯,第三種答複方法可能更好一些。客戶主動詢問價格高低,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購買信號。這種舉動至少表明客戶已經對推銷的商品產生了興趣,很可能是客戶已打算購買而先權衡自己的支付能力是不是能夠承受,如果對方對推銷員介紹的某種商品根本不感興趣,一般人是不會主動前來詢問價格的。這時,推銷員及時把握機會,理解客戶發出的購買信號,馬上詢問客戶給誰買,會使“買與不買”的問題在不知不覺中被一筆帶過,直接進入具體的成交磋商階段。推銷員利用這種巧妙的詢問方式,使客戶無論怎樣回答都表明他已決定購買,接下來的事情就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協商保費,達成交易。

如果推銷員以第一種方式回答提問,客戶的反應很可能是:“讓我再考慮考慮!”如果以第二種方式回答對方的問題,表明推銷員根本沒有意識到購買信號的出現,客戶的反應很可能是:“不!我隻是看看。”由此看來,這兩種封閉式的答複都沒有抓住時機,使一筆即將到手的生意失之交臂。

在推銷的過程中,一位傑出的推銷員應當在推銷活動的始終時刻注意觀察客戶,學會捕捉客戶發出的各類購買信號,隻要信號一出現,就要迅速轉入敦促成交的工作。有些推銷員認為不把推銷內容講解完畢,不進行操作示範就不能使客戶產生購買欲望,也做不成一樁買賣,這實在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其實,客戶對產品的具體要求不同,推銷產品對其重要程度也有異,因而客戶決定購買所需的時間也不同。推銷人員隻有時刻注意,認真細致,才不會失去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