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中、日、美、亞太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1 / 1)

經濟合作會議簡介

中、日、美、亞太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合作會議是由三個國家參加的民間學術性會議,由參會國資深專家彙集在一起討論日美之間和中美之間貿易摩擦的各種技術性問題,以供政府部門決策和正式談判時參考。1997年11月由美國加州大學貝克利國際經濟論壇、中國東方研究院和日本Dentsu人文研究所聯合,並由美日基金支助的三邊論壇第三次會議在美國舊金山的貝克利召開,會議主題是中國加入國際貿易組織和日本的國際經濟摩擦問題,集中討論了中日金融製度存在的障礙和信息產業貿易自由化的要求,這也是中國加入世界關貿組織下一輪有關服務貿易談判的主要內容。

此次會議共提交9篇論文,中國方麵有兩篇,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林誌遠博士提交的《國際經濟合作和中國麵對的宏觀經濟金融問題》,外經貿部常駐日內瓦的貿易談判副代表李仲周先生提交的《中國在亞太地區對動態經濟增長發揮的結構性作用》。美方提交的較有代表性的論文是加州大學Barry Naughton教授的《中國金融改革的成就和挑戰》,法律教授和國際經濟論壇高級研究員Ric hard H。Steinberg先生的《中國加入 WTO的體製障礙》,布魯津斯高級研究員Edward Lincoln教授的《對日本金融改革放鬆限製的效果估計》。日方提交的代表性論文是東京銀行研究部主任、行長顧問真野輝彥先生的《日元在亞洲和全球資本金融市場中的作用》及日本WASEDA大學浦田秀次郎教授的《外國直接投資的擴散》。會議討論的三個熱點問題是:中國金融體製存在的問題和改革趨勢,日本金融改革和日元彙率問題,中國加入 WTO的體製障礙等。

有關中國金融改革的中方、美方專家細致分析了中國當前存在的金融問題及其嚴重性,以及中國金融製度不同於東南亞國家的特點,通過國際比較,認為中國在外彙市場尚未開放、國際和國內市場嚴格分開的條件下,不會受到東南亞貨幣危機的影響。但是中國金融體製積累的問題已經十分嚴重,大量的銀行不良資產問題遲早要爆發,必須抓緊時間加以解決,辦法可以是直接衝銷中央銀行給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允許商業銀行有限持有企業股份,同時加快商業銀行的股份化改革,補充資本來源。中方的分析是承認存在的問題及其正在發展的不良趨勢,認為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宏觀經濟穩定、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主要障礙,解決問題的出路是首先改革中央銀行,促使改進貨幣政策操作和金融監管的職能,然後運用金融監管的手段來推動商業銀行的改革。日本專家的意見是希望中國在金融改革的問題上要吸取日本的教訓,嚴格銀行資產質量的管理,減少政府幹預和尊重商業經濟的規律。

有關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美方專家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存在低工資成本、國有企業保護、法律體係和行政司法製度的多方麵障礙,克服這些障礙隻有兩種選擇:一種辦法是中國的體製作全麵調整,以適應世貿組織現有條款的適用範圍及其對成員國的要求;另一種辦法是修改世貿組織的章程,增加新的條款以適應中國的情況。但是二者在短期內都不可能實現,美方也不願看到世貿組織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樣因為中國的加入而改變其初衷。中方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對地區經濟的穩定和世界貿易的增長有日益增加的作用,世界貿易組織應該從長遠著眼,接納中國加入,而不應該增加新的條款,搞兩套標準來限製中國的加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麵對企業和銀行業缺乏競爭力的問題,短期內並不十分有利,但是仍然希望加入世貿組織來推進國內的經濟改革和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日方專家的觀點是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認為中國經濟的世界性影響正在擴大,不應該把中國排斥在外,但是中國應該加快政府行政體製的改革,減少政府對商業經濟的幹預,提高市場透明度,尊重商業經濟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