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小結(1 / 1)

港口是水陸運輸的交彙點,近代水運在交通運輸中占主導地位,接近港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接近產地、接近市場,就能節省運輸成本。一般情況下,由於臨港優勢,就會吸引大量和港口相關的企業在港區集聚。本章的內容主要圍繞近代上海、寧波兩港的臨港集聚展開的。首先把臨港產業劃分為港口直接產業、共生產業、依存產業和關聯產業,從這四大產業來考察兩港的臨港集聚情況。近代上海港已經形成較大規模的臨港集聚。從空間分布看,港口相關產業如航運業、堆棧業、工業、商業等緊靠港口和航道分布;從港口功能看,各相關產業充分利用了港口的裝卸和中轉功能、工業功能和商業功能,形成較為緊密的上下遊產業鏈。在寧波港,港口相關產業雖有所發展,但集聚效應並未發揮,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臨港產業集聚。

本章接著從要素稟賦和知識溢出兩個方麵探討了臨港集聚形成的機製。雖然上海並無發展工業的原材料等資源,但是因為水運業在近代交通運輸中占主導地位,靠近港口就是最大的資源。由於節省了交通運輸成本,各產業在和其他地區產業的競爭中往往處於優勢地位,這就在和寧波的產業比較中很明顯地體現出來。由於寧波港是上海港的支線港,寧波各工廠的原料和製成品都須通過上海港中轉進出,無疑增加了交易成本。隨著上海港臨港優勢的發揮,更多的後來者依靠前行者的知識溢出和示範效應,來到上海投資經商,其中包括大量的寧波商人,各種資源也從全國各地以及國外聚集到上海。為了節約成本,這些資源又都往往向港區集聚。於是在臨港產業和港口發展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臨港優勢的發揮吸引了各產業向港區集聚,各產業又依靠臨港優勢增強了自身的競爭力,產業所需的原材料、資金以及生產的製成品等不斷增多,又促進了港口規模的擴大。港口規模的擴大又吸引了更多的輪船公司掛靠上海港,由於船隻數量增加,原材料和製成品等候船舶的時間減少,節省了時間成本,船隻增加,又會導致各輪船公司之間競爭加劇,往往會降低運輸費用,節省運輸成本,這樣反過來有利於各產業的發展。

當前實務界往往根據港口功能對港口發展階段進行劃分。本章最後一節把港口功能分為裝卸和中轉功能、工業功能、商業功能,進而根據兩港不同的港口功能對其發展階段進行劃分。隨著上海港工業功能的發揮,近代上海港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由第一代港口向第二代港口轉型,而寧波港的港口功能仍然是傳統的裝卸和中轉功能,因此仍是第一代港口。港口代際的不同,即是上海、寧波兩港不同發展階段的體現,也是兩港形成樞紐港—支線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