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遁身佛門了夙願(3 / 3)

因為印經的義舉,張居士向方丈宣講著怡凡的功德。這引起了方丈的好奇,非要見怡凡一麵,要用佛教界的最高榮譽“摸頂”來晉見她。

怡凡被張居士帶到了方丈室,隻見方丈打禪靜坐,正和尼姑在交流經文。怡凡剛站定,他倆便站了起來,雙掌合十,口中念著:“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這位是萬恒方丈,這位是善化大士。”張居士一一作過介紹,坐定。

萬恒方丈從金色睡塌上的香囊中,拿出一根紅絲線打了個結,並把一個金燦燦的如來佛像係在了紅線上,然後閉上雙眼,雙掌合十,念了一段經文。走上前來,把佛戴在了怡凡的脖子上。隨後舉起右手,又伸出左手擋住僧衣寬大的袖口,將高舉起的右手在怡凡的頭上摸了一下,念著“阿彌陀佛”坐了下來,並示意怡凡也坐。

“方丈已經和你結緣了,你捐點香錢吧!”張居士碰碰怡凡。

“隨著你的心願,多少不限。”

怡凡掏出張麵值一百元的鈔票放在了香爐旁,並上了三柱香,然後坐定。方丈講完自己從十四歲童子出家,到如今二十年後做方丈的曆程。然後,又講了佛教與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的密切聯係。最後又說:“佛即是空,也就是忘我和放下。從自然中來到自然中去。無為而治,無極至境......”說完這些,他抬起頭看看太陽的照射,說:“阿彌陀佛,一個小時的時辰已到,我還要參加省佛教協會的會去。說完,遞給怡凡一份佛家警世名言,內容如下:

做事以盡心為成功;

學問以勤習為入門;

處世以謙恭為有理;

說話以減少為無過;

待人以至誠為準則;

濟物以慈悲為根本;

煩惱以榮辱為覺悟;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人生以無常為警策;

功果以勞苦為最大。

怡凡打開來,專注地看著。

“阿彌陀佛,有幸認識施主,不知施主來自何方?又去向何方?心中有啥放不下的塵緣?不妨給貧妮說說。”一直含笑不語,卻慈眉善目地站在旁邊的善化大士開口了。

怡凡把自己的經曆一一地,不加思索地訴說給了善化大士。

“阿彌陀佛,以後如果你放不下某個人時,你就將她想像成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把她的美麗在你腦海裏無限度地放大,每當想起時便反複默念阿彌陀佛。”

“大師,我會照做的。”

“我每天都會發短信超度你的。我十七歲從廣東佛學院畢業後便分配到了上海鄰近的寺院。如今主持庵裏的全部事務。我是趕赴廟會而來,一月後便離去。我那兒正在興建院舍,我看你六根清靜,你就隨我管帳去吧。這也正好合了你的專業,對了你的口味。”

此後,善化大士很忙。輪流著到西北五省市,講經說法做佛事去了。

“送你一座寺廟,輕輕地攬你入懷。院子裏長的是菩提樹,結得是智慧果;送你清泉一泓,洗淨你滿麵的塵埃。院子裏長得是忘憂草,流得是清心泉......”自此怡凡每天能收到善化的短信。

不覺一月過去了,善化打電話過來:“阿彌陀佛,你很有造化,我送你“真善美”的法號。我將要帶你離開了,我現在在青海做佛事。”

“善化大師,那我們什麼時侯離開呢?我怎麼才能找到你?”

“我們明天午後兩時在蘭州火車站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