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2 百貨業先驅的非相關多元化(1 / 1)

專業化經營取得成功後,四大百貨公司紛紛進軍其他行業,非相關多元化經營特征逐漸顯露出來。譬如,上海先施公司在其百貨業運營之後,又在上海、廣州等地進軍和百貨業關係不大的其他行業。它很快擁有了自己的旅店,開辦家私工廠、化妝品廠等。永安百貨更是進軍第二產業,在香港、上海、廣州擁有多處紡織工廠。新新自行設計、安裝了上海第一個由中國人創辦的廣播電台。可見,非相關多元化經營成為了這些粵商百貨業巨子明顯的戰略選擇。

1915年,先施開始涉足保險業,開辦先施保險置業公司、先施人壽保險公司。到1930年代先施集團已具雛形。永安紡織公司開業3年後,織布廠、紡紗廠、印染廠增到5家,全盛時更達到了9家之多。其中設在吳淞的紗廠氣勢宏偉,員工超過2萬人,是中國最大的紗廠。令人驚奇的是,百貨業巨頭們的相關多元化和非相關多元化均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四大百貨公司為基石的四大企業集團公司影響著國計民生的各個行業。1930年代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黃金時期,經濟增長速度非常快,而且任何一個行業資本的快速進入都很容易形成壟斷和大量盈利的局麵。因而,在這個階段,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成功並不能說明多元化經營就比專業化經營更有優勢。但是,我們還是應該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四大百貨公司進軍其他行業,是在鞏固了百貨行業地位之後進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四大百貨公司的多元化經營戰略受到嚴重打擊。以永安紡織公司為例,在“二戰”時期它飽受戰火、日軍蠻橫掠奪等摧殘,損失非常慘重。戰後又受到官僚資本的擠壓和惡性通貨膨脹的影響,損失巨大。新中國成立後為大勢所趨,走向公私合營,最終成為國有企業。

百貨公司本身同樣也因戰火而逐漸凋敝。1937年8月中旬開始,隨著鬆滬會戰展開,每天都有幾百架日本飛機從上海上空呼嘯而過,扔下上千枚炸彈。8月23日下午1點,一枚重磅炸彈在南京路的先施公司東南角爆炸,炸死炸傷職員、顧客和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及其對麵的永安公司損失慘重。戰爭在給商家帶來了巨大災難的同時,也增強了他們團結禦侮的決心和勇氣。四大百貨公司以南京路商界聯合會名義,組成戰時服務團,派出大批職工攜帶慰勞品,救護傷兵,救濟難民,奔赴市內各地開展救亡宣傳活動。這是這四大公司的第一次聯合,之前他們已經競爭了整整30年。中國軍隊撤退後,四大百貨公司地處南京路租界區,因戰爭租界區成為孤島,大量有錢人到此避難,帶來經濟畸形繁榮。這種畸形繁榮雖然使四大百貨公司生意興旺,但由於受到戰火破壞、日軍強行管製與掠奪等因素的影響,生意的興旺隻是表麵繁華。日軍投降後,百貨業又曆經戰時貨幣貶值、美國商品對華傾銷等極惡劣情況,終日都是慘淡經營。新中國成立後,這些公司紛紛將業務重心移往香港,永安、大新、新新等公司陸續走向國營之路。而上海先施公司在1954年結束,1956年上海時裝公司進駐先施公司舊址。40年後,先施公司於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新址在南京東路479號。時過境遷,今天的先施公司無論在香港或者上海均已不複當年領頭羊的地位,其經營範圍也不僅限於百貨業,還經營著家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