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新熱理財方式——收藏及藝術(1 / 3)

※國民關注程度評級及基本知識

國民收藏及藝術投資關注程度:★★★★

點評:常言道:“亂世藏金,盛世收藏”。由於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大批富裕人群相繼湧現,收藏市場也呈現出空前活躍的氣象。藝術品收藏已不僅僅代表一種雅興和品位,更成為一種投資手段,在股市持續低迷的今天,不少人已經將目光轉向藝術品投資。

近年來我國藝術品拍賣、民間收藏市場持續火爆,已成為繼股票熱、房地產熱之後的第三大投資熱點,這昭示著:我國藝術品收藏市場正在迎來黃金時代。從原來的備受冷落到今天的備受關注,當代藝術品究竟是怎麼一躍成為藝術收藏品市場的寵兒呢?

藝術收藏應該算是暴利行業。據海外一家權威雜誌分析:近20年來,最成功的股票、基金投資者,年獲利為15%左右,而藝術品的投資,年增值為22%以上。藝術品已經成為繼房地產和股票之後的第三大投資品種,二十世紀就出現過多次房地產和股票這兩項投資與藝術品投資交叉上升的局麵,把藝術品稱作“掛在牆上的股票”一點都不為過。

也正因此,眾多投資者受暴利吸引而來,需求者眾,而供應者寡,尤其是那些名家的作品,動則千萬百萬的投資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起的。相對而言,收藏當代藝術品花費就少很多。比如,中國新生代的油畫作品,在拍賣場或畫廊裏的價碼雖然高者已達幾萬十幾萬元,但低者也不過數千元而已。而一批專攻中國畫的中年畫家,其作品已趨成熟,自成風格,潛藏著強大的後勁,具有很大的投資增值空間,他們的畫這幾年已在拍賣會上露麵,價碼高的可達幾十萬元,但低價位者隻有數千元甚至才幾百元,而且不像古代或近現代畫作那樣存在著大量贗品的風險。象王廣義、方力鈞等當代名家的作品也就是幾萬到幾十萬的價錢,那些名氣不如他們的,幾千元恐怕就能拿下。所以,對於那些錢不是很多但又對藝術品收藏有興趣的人來說,當代藝術品是最好的選擇了。

此外,當代藝術品的增值空間也是其得到收藏家青睞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如今的藝術品可以作投資工具,所以不少藝術品的價格飆升得十分厲害,就算是一些當代藝術品也會陡然間升價十倍。

□收藏與藝術的投資價值

書畫收藏市場,已成為人們經濟、文化生活中的一個持續熱點。書畫收藏投資是一項對投資人的文化素養、藝術修養、審美意識、學識膽略、潛在值把握、投資技巧等各方麵都要求非常高的特殊投資方式,它是一門經濟學中比其他投資要求更嚴的投資學問。藝術品收藏投資的真正投資價值在於其長線的投資效應,其價值增長空間遠高於其他產業投資回報。藝術品投資是世界上公認的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資項目之一(藝術品、股票、房地產、),其回報率高,資產轉移靈活,已贏得了諸多投資收藏者的共識。目前我國藝術品收藏愛好者和投資者達7000萬人,占到了全國總人口的6%,並且參與人員和成交額每年以10%——20%的速度遞增。在當前大家紛紛將目光轉向收藏與投資藝術品的時候,相信藝術品投資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專家指出,在過去的10年內,西方藝術品均價的增幅甚至高達144%。相比國際藝術品市場每幅幾千萬美金的西畫來說,中國書畫價位嚴重偏低,這也為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產業提供了一個相對活躍的增值空間,它預示著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市場的前景無限。

當今藝術品收藏投資的一個重要渠道則來自於拍賣,許多重量級價值藏品均紛紛現身於拍賣這一流通載體。近十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頻頻湧現出天價拍品,因為藝術品的特殊性,其市場的價格形成和呈現狀態並不如常規投資產業那麼明了化,拍賣這一新型交易平台已成為藝術品投資市場的量化劑。

藝術品收藏投資的四大重要標準“真、精、稀、奇”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為直觀的投資鑒賞準則,它極其全麵而精確地量化了藝術品投資收藏的價值源。投資中國畫藝術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前景的藝術投資產業,理由如下:

(1)中國畫藝術是中華5000年文化積累的結晶品,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和欣賞價值,目前仍未被世人廣泛認識,市值仍嚴重偏低;

(2)中國在20世紀末已扭轉百年弱勢,並於新紀元以無比強勁的態勢步入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前列,未來國力之增強不可估量。在滿足生活基本所需之餘,民間將有龐大的餘資投入數量有限的藝術精品資源,足令藝術精品的市價飆升;

(3)中國進入WTO,中國與世界的進一步交往,首先會反映在文化上的交流,西方人士對中國藝術品的認識肯定會比以前大大加深,已有經驗及觸角敏銳的西方藝術品投資者將會大舉投入中國藝術品,已可預期;

(4)已較早介入中國畫收藏投資的港台、東南亞地區華人,目前仍不足該區富有華人階層的10%,若該等人士未來增加10%——20%投入收藏,則構成不可低估的力量;

(5)隨著我國經濟繁榮,國力增強。我國政府已日益重視文化建設和藝術資源保護,我國各地目前已撥出大量資源投入博物館、美術館建設,且方興未艾;亦有越來越多國內實力企業正籌建私人藝術館以提升企業形象兼具投資藝術產業功能,以上發展趨勢必進一步扯緊中國藝術精品的供應量。

□收藏要有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是指運用唯物辯證的觀點來觀察、分析和研究事物,是從哲學高度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與策略。辯證思維不僅僅是哲學家的專利,在生活的方方麵麵都可以運用,廣大收藏愛好者也應充分利用辯證思維來指導收藏實踐活動,使其成為自己能夠在收藏市場上縱橫馳騁的行動指南。

1.冷與熱

收藏品種的熱門與冷門是相對的,持續超熱的品種終究會轉冷,而長期偏冷的品種也會變熱。不明此理、喜歡追逐熱門的收藏者常常會發現買到手的熱門強勢藏品卻忽然間變得軟弱無力,而賣出去的冷門藏品卻啟動上漲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集郵熱,令多少郵迷們至今仍然深套其中。

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對一些藏品可能一時難以認識其真正價值,所以導致不少有價值的藏品被輕視,此時購藏,正是把握時機、慧眼識寶的大好時機,絕對是潛力巨大的“績優股”。收藏一些不被常人關注而實際上是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冷門藏品,其好處一是購價低廉合算,二是容易尋到有價值的東西,三是風險小。收藏界經常聽到的就是“哎,這個東西原來根本不值錢的呀,當時要買進些就好”。為了避免後悔,筆者認為玩收藏要善於發掘那些今天看起來是冷門,說不定明天就會成為熱門的有價值的藏品。

2.普與精

近年來,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一些精品成為人們追逐的熱點,價格屢創新高。於是,“精品是收藏永恒的主題”、“不是精品不動心”等論調甚囂塵上。似乎誰能買到精品,誰就能賺大錢。

精品因其具有的曆史文化價值、精湛的工藝水平和較高的藝術觀賞性,是人見人愛的物品,加上精品原本就存世量少,物以稀為貴,其含金量和增值潛能是不言而喻的。收藏要有精品意識,藏品貴精不貴多,是眾多藏家的共識。但是,筆者認為,對精品也應該辯證看待,是否購藏精品不能一概而論,要因人而異,因收藏目的而異。經濟實力雄厚,進行投資性收藏,可把精品作為主要收藏對象。當然必須嚴把鑒定關,並且充分認識風險並做好應對的準備。實際上,精品容易被炒作和過度投機,價格也會虛高,也存在風險。另外,受高額利潤的誘惑,時下仿製精品充斥市場,而且越做越“精”,讓人防不勝防,甚至使得一些專家也“走眼”。如果是愛好性收藏,為了陶冶情操,則可以走精品和普品相結合之路。如果是研究性收藏,除了精品和普品之外,殘品也可收藏。尤其是,對於剛踏入收藏行列者,一開始就購買大量的精品更是不現實的,從普品入手、甚至從殘品入手進行收藏知識的學習,是最有效、最便捷、最經濟的途徑。在筆者結識的古瓷藏友中,凡是重視古瓷普品、殘品,甚至古瓷片收集研究的人,其眼力提高快,藏品的真品率和檔次都比較高。相反,那些夢想一下子收藏到官窯精品,聽信傳言、照著書本按圖索驥的人,到頭來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3.古與新

收藏要克服厚古薄今的觀念,不能把眼睛隻盯在古玩上,要做到古玩和“新玩”並重。當然,一些新興的收藏品,由於沒有經過時間的洗禮,其內涵的確不如傳統收藏品那樣厚重,也不像傳統藏品那樣擁有廣泛的收藏基礎和相對成熟的市場。但是,任何傳統藏品都經曆過從不被認識到廣受歡迎的過程。

我們高興地看到,近年來收藏品的門類迅速增加,忽如一夜春風來,數不清的新藏品和各種各樣的收藏門類蔓延開來,蔚為壯觀。許許多多收藏界的有識之士,他們以獨到的目光審視著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光盤、電子表到手機卡、新型發飾,常人眼中的平常之物,經過他們的細心收集、整理,立刻顯現出不同尋常的價值,既給人以美的享受,又給人以全新的啟迪。

改革開放後一些新的收藏門類的興起,之所以能形成廣泛的群眾基礎,很大程度上在於它們印證了特殊的時代。近來,一向不為人們關注的“文革”瓷器的市場價格不斷上漲,成為陶瓷收藏界的新寵。由於“文革”是一個特殊的曆史時期,“文革”中生產的生活用瓷和裝飾用瓷都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和鮮明的時代特征,其不僅具有收藏價值,而且具有史料和文化價值,業內人士認為,市麵上“文革”瓷器價格今後仍有較大升值空間。

收藏應厚古而不薄今,以傳統為基礎,隨時吸納有價值的新型藏品,使收藏更加豐富多彩。可以預期,隨著收藏市場的不斷挖掘開發和與世界收藏市場對接,必將有更多還不為藏家所熟知的新品類,推廣到市場上來並被接受。

4.博與專

當今民間收藏可謂五花八門,如有名人字畫、陶瓷、明清家具、玉器、珠寶、奇石、鼻煙壺、電話磁卡、火花、藏書票、圖書、唱片、門票、汽車模型、筷子、牙雕、請柬、像章、創刊號報刊、酒瓶、煙鬥等等。麵對包羅萬象的藏品,一些收藏者存有泛愛之心,在繁雜的藏品之海往往眼花,把握不住方向,如蜻蜓點水似的東飛西跳,盲目“貪多求全”,頭腦發熱,今天買古瓷,明天買古玉,後天又買字畫,夢想買進搶手貨,立即發上一筆,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因為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經濟實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麵麵俱到。如果一意孤行,什麼都收藏,把財力、精力分散,其結果隻能是所藏之品恰似“雜燴”,既沒有特點,又難於成功的。收藏者應從實際出發,集中精力和財力,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文化程度、經濟實力、所處地域藏品多少和藏品的增值潛力等多種因素選擇自己了解熟悉、能夠把握的物品進行收藏,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終將有所收獲。

精力分散水平難長,財力不足藏品難精。隨著收藏者的鑒賞能力和品位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已認識到專題收藏是條好路子,許多藏家開展以某一個品類為主的專項收藏。成規模係列的專題藏品與單件藏品的價值明顯不同,它不是簡單相加,而會高出許多,這也是對收藏勞動的充分肯定。實踐證明,專項收藏會使藏品量更大、品更精,更易成功。一位藏友多年來專注於收集古瓷水盂,在他收藏的600多個水盂中,單色釉、青花、五彩、粉彩、淺絳彩、瓷雕等等,中國古代陶瓷的各種工藝應有盡有,繪畫圖案也涵蓋人物、山水、花鳥、紋飾各個方麵,令人驚歎,最近他還把自己的藏品結集出版,真是小水盂做出了大文章。

5.利與趣

收藏可以有美的賞析,智的增益,利的升值,情的思懷。對於收藏者來說,有的關注收藏品的文化品位、藝術價值,有的考慮藏品的物質因素、經濟價值,還有的是為了陶冶性情、豐富生活。如今市場經濟賦予收藏更深、更廣泛的內容,收藏已是資產保值和投資的重要手段。除股票、房產、儲蓄、保險這幾個領域外,個人最能駕馭的理財方式恐怕就是收藏了。《收藏拍賣導報》曾搞了一個有關民間收藏的調查活動,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收藏是為了贏利”。可見,人們搞收藏還是把能夠保值增值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但即使是投資,也希望藏家能不忘傾注趣味與情懷,在獲得財富的同時又能獲得情趣,何樂而不為呢?

與其他物品相比,收藏品的特質在於它的經濟屬性是蘊涵在文化屬性之中,或者說文化價值是收藏品經濟價值的決定因素。收藏的樂趣可以在其增值之金錢,可以在其觀賞之美感,然而最有樂趣者在其曆史文化藝術內涵被發現、被解讀、被感悟。筆者認為,不善於學習、研究的收藏者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收藏者。收藏猶如沙裏淘金,收藏者憑智慧發現有價值的藏品,並且通過查閱資料、與藏友切磋、請教專家學者等,去研究發現它們的價值。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收藏者開始研究自己的藏品,他們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和欣賞水平。筆者的收藏啟蒙老師高先生,工作之餘,二十多年堅持傾注於古陶瓷的收藏與研究,不僅藏品豐碩,而且成為古陶瓷研究方麵的行家裏手,經常在全國有關收藏報刊上發表文章,還出版了兩部收藏專著。

情趣與贏利並重是收藏的最佳境界,在“玩收藏”中學知識、長見識、交朋友,當然還有增加經濟收益。收藏已不再是昔日的“玩物”,而是一種內容多樣、全新的文化休閑和經濟活動。

□年終盤點:2007秋季藝術品成交排行榜

秋季拍賣後,無論市場怎樣分析,最直觀、最能引以為據的莫過於數字,數字背後的拍賣,仿佛股市中的K線,勾勒出今後的藝術走向。

※國民運用熟練程度及應用技巧

國民收藏及藝術投資運用熟練程度評級:★★★

□與行家裏手過招拆式

古董店,又稱古玩店或骨董店。到古董店購物,為了以合理的價錢買到合意的藝術品,一定要摸清店家的底細,見招拆招,見式拆式。

古董店的集藏特征進古董店遠沒有逛古玩地攤那般輕鬆自在,但近些年,真要購置些像樣的藝術品,比較而言還是在古董店中機會大一些,不論是工藝、層次還是真品比例都要更勝一籌。不過,業內也流傳古董店“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這話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對於收藏者來說,頗有一些提醒的意味。到古董店購買古玩有許多外行不了解的規矩,如果不了解,就可能被精明的店家欺騙,造成損失。當然,古董店因其每日的租金遠高於古玩地攤,價格一般較古玩市場要高一些也是有一定合理成分的。

投資者的集藏策略 在古董店淘藏品的收藏者,除了具備眼力這個基本的收藏要領外,與古董店主特別本身是行家的店主之間的明爭暗鬥更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利用地區差異 全國各地古董店裏的古玩不論是種類還是價格都有相當大的差異。像北京、上海這樣經濟發達、文化氛圍濃厚的大城市,收藏者實力雄厚、數量眾多,識貨者也多,古董店內貨品價格會偏高一些。但事實上,這些古董店的古玩也多是到貧困地區或者邊陲采購來的。了解了古玩的地區差異後,在出差或者旅遊的時候,到恰當的地方選購一些是非常值得的。但收藏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某種藝術晶的原產地往往不能購到物美價廉的此類古玩。比如,在瓷都景德鎮,由於識貨者太多,很難廉價購得珍貴的古瓷。同樣,在盛產砂壺的宜興,當地人幾乎都對舊壺略知一二,那裏有些名壺比京滬等地賣得還貴。反而倒是在景德鎮買到名家砂壺或者在宜興買到好瓷器的事情常有發生。

1.巧用店家性質

一般著名旅遊景點或者名勝古跡 往往徒有虛名,很難見到值得一藏的好東西。值得一去的古董店,大致可分兩大類,一類屬於各式古玩都賣的,陶瓷玉器、竹刻木雕、名人字畫,應有盡有;另一類則較為專注,比如專賣錢幣、字畫或者鼻煙壺等。如果沒有特別的愛好,當然這兩類古董店都可以看看,但重點還是應該多逛賣雜項的店。幾千年的文明史留下的各式文玩古董不勝枚舉,再見多識廣的店主也不會樣樣皆通,這樣就可能低價得到較好的東西。

專項的古董店中許多店主本身即是收藏此類物品的藏家。開這一類店,他們有更便利的條件將整個古玩市場中此類物品低價收進。因為本身就是行家,所以給顧客撿漏的機會幾乎為零。但大凡真正發自內心對某一類藝術品集藏成癖的店主往往為性情中人,一來二去可望與之成為藏友,他可能會教給你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與經驗,從另一方麵講更是收獲頗豐。

2.掌握漏底分寸

古董店一般多家聚集在某一個地方,收藏者不妨先透過櫥窗瀏覽一番,分清哪些店經營的是真品,哪些店真假參半,哪些幹脆全部是假貨。所有的古董店主幾乎都是察言觀色的好手,如果貿然進了假貨店,就立刻把自已是外行的身份暴露給了周圍的店家。進入古董店,也不能顯得對店裏的貨品一竅不通。比如一個“青花夾紫”花瓶,絕對不能說成是“青花釉裏紅”花瓶,也不能將“鬥彩”說成“五彩”;在專心致誌觀看某一貨品時,這一貨品絕對不應該是明顯的贗品,否則就顯露了收藏者的馬腳。如果連最基本的集藏知識都不懂,店主肯定會把你當作一個門外漢而漫天要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