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就讓我們算算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擁有多少錢才可以退休。現在開始,買一套普通的房子需要50萬元、車子消費至少20萬元、養一個孩子要30萬元、孝敬父母40萬元(一對夫妻要養4個老人,按每月給每個老人300元計算)、全家開銷100萬元、休閑費30萬元、退休養老30萬元。加起來就是整整300萬,雖然這是個流傳於網上的玩笑,但它用概念的意識傳遞給我們一個信息——理財,首先要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
也就是說,不去栽樹是沒有蔭涼可乘的。有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就要通過投資去獲得穩定的現金收益。隻有以穩定的現金流為目的進行的投資,才能讓人們在投資領域擁有持續的賺錢能力,才能規避投機行為所帶來的風險。有了穩定收益,又能及時地躲避風險,才能安心地乘涼。
古代一些王公貴族子弟,憑借自己或祖上的積累,享受著舒適的生活。錢花一分就少一分,花完了隻能變賣家裏的古玩字畫舊家具,等這些東西賣完,一切也就完了。在陸文夫的小說《美食家》中,同是富貴子弟的朱自治則不同,他依靠數量可觀的房產所獲得的豐厚的租金,過著悠然自得的富人生活。
相對而言,現代很多的白領和紈絝子弟情況何其相似!沒有科學的理財觀念,隻能在太陽下暴曬,又怎麼可能在大樹下乘涼呢?
窮人和富人表麵上的差別是誰錢多誰錢少,但本質上的差別是對待理財的態度。二十幾歲理財就是在栽樹,樹長好了,三十歲以後才能優哉遊哉地躺在大樹下乘涼;沒有一棵大樹,淒風苦雨撲麵而來,哪裏來的舒適生活?!
財富給人無限自信,三十歲後一定要有錢
三十歲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個有錢人,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那就先給你一個理由!
三十歲以後不能說什麼年少輕狂了,不能說什麼青春洋溢了,三十歲以後已經沒有任何時間可以去浪費了!三十歲以後沒有了剛剛步入社會的艱澀難挨,也沒有了衝動和莽撞,也不會再為了所謂的理想去辭職,為了飯碗,不得不忍受上司和同事的惡氣。
三十歲以後,必須成為一個有錢人,經濟上不獨立,必定收他人牽製,盡管這個人可能就是你的父母。這個世界就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沒有錢,怎麼可能做到無憂無慮呢?金錢是一個人安全感的最大來源,有了錢才不會看別人的臉色行事,拿人家的手軟,被侮辱甚至謾罵都有可能,失去了人格和尊嚴的人生,又談何精彩呢?
因為沒有錢,命運就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因為沒有錢,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喜歡的東西被別人奪走;因為沒有錢隻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糊口度日,像生活在一個牢籠裏一樣,生活到處是一片灰暗!
小陳大專畢業以後,來到了北京,因為學的是軟件開發,又沒有工作經驗和實際能力,半年多花了家裏很多錢,仍然沒有找到工作。實在沒有辦法,隻好去給一個物業公司當起了保安,每月拿1000多快,還經常在太陽下麵暴曬。有一天夜裏,還被幾個喝醉酒的流氓暴打了一頓,血流滿麵,在醫院裏住了幾個月,錢也花了不少,還得了腦震蕩,日子過得更艱難了。沒有辦法,隻好回家了。農村孩子,老大不小了,27歲了還沒有對象,看著年邁的父母在田地裏幹活,小陳的心都碎了,誰讓自己沒錢呢,活著真是生不如死啊。他整日籠罩在這種悲觀情緒之中,終於有一天受不了這種心理上的折磨,小陳喝農藥自殺了。
三十歲以後,必須成為一個有錢人,沒有錢就是一個人最大的失敗,什麼理想,什麼愛情都是建立在金錢的物質基礎上的,當然,我們不能說金錢能代表一切,但是,金錢的巨大力量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忽視的。
財富能給人無限的自信,一個人可以不會打球、不會作詩、不會彈琴、不會做飯,可以什麼都不會,但是必須會賺錢。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錢包鼓鼓的更讓人放心和自信了。沒有錢就挺不直腰杆更何談自信呢?
二十幾歲一定要學會理財,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賺錢。金錢能給人無窮的動力,金錢就是所有的行動的理由,必須成為一個有錢人,這是沒有理由的,因為這是必須的!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讓自己有錢,有了錢才能開展自己的事業,有了錢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有了錢才能擁有完美的婚姻,有了錢才能有一個盡孝的心,有了錢才敢出去和朋友喝酒,有了錢才能揚眉吐氣地光耀門楣,有了錢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