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財務分析技術對工業企業進行審計風險分析
財經縱橫
作者:包莉萍
【摘要】中國經濟在進入了21世紀之後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和進步,尤其是隨著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以及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更是促進我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企業的發展和擴大。本文主要是針對工業企業的審計風險進行分析,目的在於促進我國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關鍵詞】財務分析審計風險和諧社會
資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對於個人是這樣,對於企業更是這樣。如果一個企業在資金的鏈條上出現了問題,就會導致生產規模的受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就會顯得捉襟見肘,這樣長期下去就會走向破壞或者是倒閉。對工業企業進行審計風險分析,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財務分析,因為財務部門作為企業最重要的部門,能夠非常精準地掌握工業企業資金的支出和收入,為其他各個部門的正常活動提供相對準確的數據。
一、財務分析的概念
財務分析作為財務部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一種非常專業的分析方法和技術,依據報表資料和會計核算以及其他相關資料。對企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籌資活動,這裏包括之前組織過的籌資活動和現在相關的籌資活動、投資活動、分配活動、經營活動、運營能力、增長能力以及償債能力等方麵進行評價與分析的經濟管理活動。可以說恰當的運用財務分析,能夠幫助經營者、債權人、企業的投資者以及其他關心企業的個人或者是組織預測企業的未來,評價企業的現狀以及了解企業的過去,並且為其決策提供準確的、有依據的信息。
實際上就財務分析而言,它並不是單獨存在的一門專業性質的學科,它是在財務管理、企業經濟分析以及會計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經過各個企業工業的不斷運用和改善,形成一門邊緣性的、綜合性的學科。盡管如此,財務分析依然有其固有的相對完整的理論體係,主要包括財務分析的目的、財務分析的內涵、財務分析的內容、財務分析的作用、財務分析的組織、財務分析的原則以及財務分析的形式等等。財務分析方法並不是毫無科學根據的,最基本的第一手資料就是財務報表,並且通過專門的技術方法,例如垂直分析法、水平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以及趨勢分析法等等進行有效、專門的分析和評定。
二、工業企業產生審計風險的主要原因
(一)內部製度不完善或者是沒有得到合理利用
審計單位對工業企業的經濟活動的製約和考核是由企業內部控製決定的,也是審計部門針對該工業企業製定審計程序的最重要的根據。目前我國的工業企業中還有絕大一部分沒有製定內部控製製度,從而造成了工業企業內部管理混亂,浪費現象嚴重,在這些工業企業中,沒有製定合理的生產額度,對生產時所消耗的物質也沒有製定預算和使用後的核算,生產出的產品也沒有進行質量方麵的檢驗,導致市場競爭力大大降低,而導致破產。在2012年破產的工業企業中,大部分都存在著上述所說的情況。還有的工業企業在製定完內部控製製度後,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隻是讓內部控製製度虛有其表,工作人員在工業企業的生產過程中,沒有按照內部控製製度執行,使得工業企業的資金成本投入難以收回,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也不在少數,增加了工業企業審計工作的難度,加大了工業企業的審計風險。
(二)會計製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工業企業中呈現出財務處理混亂的狀態,且會計基礎非常薄弱,很多工業企業隻是處在純記賬的階段,沒有對財務方麵實施監督。並且在財務工作的交接上存在著斷層,財務交接製度不完善,交接的貨款都沒有進行清點,一旦出現問題,將很難查清楚問題的根源在哪裏。後續的財務人員不得不進行徹底的清查,增加了審計人員的工作量和壓力,從而增加了工業企業的審計風險。
三、財務分析技術對企業審計風險分析的優化
(一)企業樹立風險意識,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風險防範處理製度
建立風險基金,主要是為了在損失發生之前就財務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所需要的專項準備金,除此之外就是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管理機製,尤其是針對企業資金使用效益,在提高流動資產的周轉率同時,加強流動資金的管理和投放,這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償債能力,盡管是短期方麵的效果。
(二)通過財務分析技術加強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控製
當企業麵對財務方麵的風險時,通常采取的一些策略包括分散風險、接受風險、控製風險以及回避風險策略等等,當然作為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控製風險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實踐,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籌資風險控製
由於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經濟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所以籌資活動對於企業來講是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特別是企業的管理措施如果有失偏頗的話,就會導致其籌資資金在使用方麵存在很大的不穩定因素,這樣就容易出現籌資風險。所以為了避免由於利率的波動導致企業加大了籌資的成本,就需要嚴格控製企業負債經營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