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計職業道德角度看會計信息失真
財經縱橫
作者:高彥彬 楊芳芳
【摘要】當今世界經濟迅猛發展,會計行業既麵臨發展壯大、不斷進步的機遇,同時也迎來嚴峻的挑戰。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會計職業道德的角度,分析了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現狀、道德缺失而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信息失真造假
一、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現狀
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基本道德意識、規範和行為的總和。在我國大部分會計人員都秉承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宗旨,為我國經濟健康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不可否認,我國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屢見不鮮。與國家政策要求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比,會計的經濟管理能力還未完全正常發揮,會計工作本身存在不少的問題和不足,如許多單位的會計工作隻是簡單的記錄賬目,有些企業更是連賬都建立的不夠完善,更談不上內部監督;許多從事會計職業的人不具備會計資格,有些甚至無證上崗;一些單位領導者會計知識不足,導致單位內部監督不夠,滋生腐敗現象。這些情況不僅造成了會計信息失真,誤導廣大投資者及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也給國家宏觀決策帶來困難,同時導致了國家稅收和國有資產的流失。
二、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會計信息失真,不僅因為會計係統本身的缺陷,也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與壓力,因此應該從多個方麵進行探討。首先,一些會計從業人員本身的職業道德素質較低,不能夠做到自我控製,缺乏對職業道德知識的學習和認識。其次,社會不良風氣誘惑部分意誌不堅定的會計人弄虛作假、欺騙社會、貪汙腐敗。再次,受到職業環境的影響,我國會計職業道德法規的不完善,使得部分犯錯的會計人員沒有得到相應的懲罰,而部分嚴格遵守規範、堅持原則的人卻受到威脅,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救濟製度,這使他們心理失衡,也走到造假的行列中。最後,個別單位領導為了讓自己的業績看起來更完美或是為了少繳稅,和會計人員勾結做假報表,粉飾數據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這些都嚴重幹擾了社會的公正、公平和正常秩序,在極大程度上損害了社會和公眾的利益。
三、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途徑
(一)加大治理會計環境的力度
會計信息失真,從會計人員的心理角度來看,大部分不是自願的,而是屈服於外部的壓力,不得已而為之,因此治理會計環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著手:(1)加強立法和執法力度,使企業行為規範化、法製化。任何的經濟行為都要以法律作為基準,目前我國雖出台了部分法律法規約束經濟行為,但是執法力度不夠。會計信息失真正是企業管理當局為追求自身利益而指示會計人員做假賬,欺騙、損害投資人和債權人及社會公眾的一種手段,而這種手段的實施正是他們鑽了法律不健全和執法不力的空子。因此會計環境治理整頓的首要措施應是加強立法和執法的力度。(2)深化財政製度改革。對財政資金實行集中管理,不僅有利於促使資金的合理高效利用,防止由於資金分散而產生的閑置資金的浪費,同時可以對財政資金進行源頭上的監督管理,確保政府資金使用的公開透明化,有利於消除腐敗,建立公眾信心。(3)明確會計人員歸屬,建立會計人才市場,健全和完善中介機構,加強社會監督體係,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有用。會計人員的雙重身份一直存在,既要服務又要監督,結果什麼都做不好,出現了越監督越是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就在於使會計人員回歸企業,由企業自己選聘,建立會計人才市場,擴大會計人員就業途徑,開展公平競爭。而會計信息質量則由會計事務所這一中介機構來監督和審查,使會計師真正成為“經濟警察”。
(二)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提高在職會計人員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