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預算對防範企業未來財務風險的作用
財務分析
作者:黃曉瀛
【摘要】在當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麵臨著較大的市場風險。而由於我國企業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和防範較為落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麵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因此,必須深刻認識財務風險的危害及其成因,采取有效措施,通過加強內部預算來有效防範和化解企業麵臨的財務風險。
【關鍵詞】預算管理企業財務風險
在當前社會發展階段,企業麵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體製尚不完善的情況下,企業麵臨著較為嚴重的財務風險。因此,必須深化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認識,通過加強內部預算管理等方式,以有效規避和防範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促進企業經營活動順利發展。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概念及其特征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實際上總是麵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企業的財務風險問題日漸突出。一般來說,企業財務風險指的是企業的財務活動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與製約,使企業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較大偏離。在市場競爭中,由於企業在其財務活動中的某一方麵或某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造成企業的經濟損失,或者出現企業的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明顯降低等問題。
在經濟活動中,企業的財務風險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因此,在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要深入了解和把握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特征。首先,企業財務風險具有客觀性。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的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一方麵,企業作為財務主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必然會麵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這些財務風險會造成企業財務運行及管控機製存在問題,進而對企業造成巨大的財務損失。另一方麵,企業作為一個財務主體,在市場活動中要完全消除財務風險是不可能的,財務風險是必然存在的。其次,企業財務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對於企業來說,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必然的,但是,具體到某一具體企業來說,風險是否發生及其程度的強弱又是不確定的。這是因為財務風險的產生及其危害程度總是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或製約,如果企業在對財務風險深入認識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防範,就可以有效防範和控製財務風險的發生,或者減少其危害程度。再次,企業的財務風險具有收益性與損失性。在市場環境中,風險與收益總是呈正比的,也就是說,風險越大,那麼收益就會越高。反之,風險越小,收益就會越低。因此,由於財務風險的存在,有助於推動並引導企業進一步改善財務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最後,企業的財務風險具有係統性。對於企業來說,財務風險總是貫穿於企業開展財務活動的過程中,是企業財務係統及其管理流程中各種矛盾的總體反映。
二、企業未來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由於企業的財務風險貫穿於企業的財務經營活動整個過程和各個環節。因此,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方麵:
(一)企業財務管理麵臨著日趨複雜的宏觀環境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財務管理麵臨著更加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這已經成為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在市場經濟中,經濟、法律、市場、社會文化以及資源環境等因素都會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產生重要影響。對於企業來說,經濟、法律等宏觀環境的變化是很難進行準確預測的,也是無法改變的。因此,宏觀環境及市場形勢的變動,會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及財務管理造成重大影響,甚至使企業麵臨巨大的財務風險。
(二)企業的資金結構不夠合理
對於企業來說,資金結構主要指的是在企業的全部資金中,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之間的比例關係。在經濟活動中,由於籌資決策失誤等原因,造成我國很多企業的資金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負債資金在企業的全部資金中所占比例過高。由於負債資金所占比例過高,企業的資金結構不合理,造成企業的債務增加,償債能力嚴重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極易誘發財務風險,造成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益低下、資金流失嚴重等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