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美國經驗淺議支持中國製造業創新的財稅政策
財政與稅務
作者:劉鑫瑩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創新對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意義,並在借鑒美國在支持製造業創新的財稅政策基礎上,提出鼓勵我國製造業創新方麵的財稅政策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創新財稅政策製造業
一、創新的重要意義
科學發現,技術突破和創新是擴展人類知識疆界的主要引擎,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就一直處於低位徘徊狀態。為擺脫近幾十年最嚴重的衰退,建設經濟強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大教育、創新的投入,通過提高各行業的效率來增強我國經濟競爭力,改變我國以往大量出口經濟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局麵,爭創以技術的創新來贏得未來經濟競爭力。並且,提高創新、加大企業研發可以為高技術人才創造就業機會。我們期待,以科學創新,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提高人口的健康,走向清潔能源的未來,應對氣候變化和對資源環境競爭的需求,並確保國家的安全。
在創新方麵,美國政府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無論是從2012年的聯邦預案還是從2013年的聯邦預案,我們都可以清楚的看到預案通過削減浪費性支出,加大對關鍵領的投資,例如對教育、創新、清潔能源、基礎設施資源稀缺的聯邦的投資,從而促進國家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
二、淺議美國支持製造業創新的財稅政策
(一)鼓勵企業之間、科技與工業之間合作和夥伴關係的建立
政府應優先給予那些計劃推進先進製造的機構財政補助,特別強調政府--產業--大學的夥伴關係以及多個行業受益的先進技術(如機器人技術,材料的開發,和添加劑製造)。
(二)奧巴馬總統以收入中性的改革為目標,提出了一係列勸阻外包、鼓勵內包的財稅政策
1.取消海外航運作業的稅前扣除並以收入中性為原則提供新的激勵措施:稅法目前允許企業遷到海外的搬家費用在美國本土的搬家費下扣除,因此企業減少在美國本土所繳稅款。總統提議改變這種情況,這些扣除將被拒絕。另外,總統建議給予那些遷到美國的企業20%的所得稅抵免作為其遷到美國的成本損失的補償。從長遠利益來看,不僅增加了美國未來的稅收也為美國本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2.將國內生產激勵政策作用於那些在本國本土創造就業機會的生產製造商並且對先進製造業企業進行稅收加倍扣除。與總統實行更廣泛的所得稅改革承諾想結合,政府提出一些措施來鼓勵美國本土的製造業發展。政府當局建議改革目前應該隻專注於生產活動的扣除項目,因此,將不再涵蓋石油生產,這些節省下來的稅收儲蓄將用於對製造商更大的扣除以及對現金的製造技術的加倍扣除,從目前的9%上升至18%。
3.對廠房和設備百分之百的投資費用化進行重新授權。總統建議延長2012年將企業設備投資全部費用化的規定,以此來刺激在本國的投資。在接下來的兩年,還將為大小型企業提供5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並由財政部在隨後的幾年內收回大部分。
4.關閉企業向海外轉移利潤的漏洞。目前,企業利用稅法漏洞將在美國創造出的無形資產的利益轉移到海外,這不僅費美國本土的稅收收入造成了損害也不利於美國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查找漏洞、完善稅法無疑是十分必要的。使得公司(尤其是製造業)在海外的利潤和工資支付最低的稅收,並對利用儲蓄來投資的進行減免稅。總統提出消除稅收優惠政策,離岸船舶作業,確保所有的美國公司繳納的最低稅他們的海外利潤,防止其他國家通過不尋常的低稅率吸引美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