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ERP管理係統在中國的發展(1 / 2)

淺析ERP管理係統在中國的發展

管理論壇

作者:唐佳琪 袁 娟

【摘要】隨著中國加入WTO、世界經濟一體化與全球化局麵的出現,中國的企業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麵對當前的市場中新產品開發不斷在更新,產品生命周期日益縮短,客戶個性化需求愈發強烈。在這種形勢下,企業意識到隻有通過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向管理變革要效益,才有望在全球化的市場中與國際接軌。企業資源計劃(ERP)強調在管理變革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實施ERP管理係統正是中國企業順應曆史潮流,走向世界市場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ERP係統企業管理管理變革

前言

據文獻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已有近千家企業購買了MRP-II/ERP軟件。而在這些ERP係統應用當中,出現以下三種情況:(1)按期成功實現係統集成的隻占10%-20%;(2)沒有實現係統集成或實現部分集成的隻有30%-40%;(3)失敗的占50%。值得注意的是:實施成功的10%-20%企業大多為外資企業。如此令人沮喪的事實無疑向我們表明:我國在引入ERP係統的過程中,實施的成敗最終決定著ERP效益的充分發揮。因此,筆者認為ERP項目在中國的實施隻有遵循一定科學方法的指導,才能夠成功實現企業的應用目標。

一、ERP在中國的發展曆程

ERP首先是一個軟件,同時也是一個管理工具。ERP係統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係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一個管理平台。它是從MRP(物料需求計劃)發展而來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係統,其核心思想是供應鏈管理。其主要宗旨是對企業所擁有的人、財、物、信息、時間和空間等綜合資源進行綜合平衡和優化管理,從而協調企業各管理部門,圍繞市場導向開展業務活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

MRPII/ERP在中國的應用與推廣曆經了近20年從起步、摸索到成熟的風雨路程。據文獻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約有700家企業購買或使用了該管理軟件。但是該係統在企業之間應用效果差距較大。回顧我國的MRPII/ERP的應用和發展過程,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三個三分之一論”階段

這一階段幾乎貫穿了整個八十年代,其主要特點是立足於MRP-II的引進、實施以及部分應用階段,其應用範圍局限在傳統的機械製造業內。為了改善這種落後的狀況,我國機械工業係統中一些企業先後從國外引進了MRP-II軟件。但是由於當時引進的國外軟件大都是運行在大、中型計算機上,設備龐大,操作複雜,係統性能的提升困難,耗資巨大等,同時又缺少相應配套的技術支持,並且缺少MRP-II應用與實施的經驗。並且當時企業的領導大都對這一項目不夠重視,隻是將其視作為一項單純的計算機技術。為此一些專家學者將這個時期稱之為“三個三分之一”階段,即國外的MRP-II軟件三分之一可以用,三分之一修改之後可以用,三分之一不能用。

(二)第二階段:成長期

這一階段大致是從1990年至1996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的經濟體製已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產品市場形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該階段的管理軟件涉及的領域已不局限於機械行業,已擴展至電子、製藥、航空化工等諸多行業。大多數的MRP-II用戶在應用係統之後都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歸結原因在於:一是中國企業家順應經濟體製轉變,積極地革新企業管理製度,並采用新型的管理手段來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其次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一些國外的軟件公司已開發了結合我國國情的應用軟件;再次企業在經過了一段學習和探索之後,在觀念上開始重視,實踐上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