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三階段:成熟期
該時期是從1997年開始到下世紀初的整個時期,隨著我國第三產業的充分發展,信息產業日益成為現代經濟的主導,這時候ERP被充分引入並成為主角;應用範圍也從製造業擴展到第二、第三產業;並且由於不斷的實踐探索,應用效果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因而進入了ERP應用的“成熟階段”。
二、不同企業對ERP的認識概述
為了讓大家對ERP在中國企業裏的應用情況有一個更為清楚的了解,我們再從具體實施ERP或將要實施ERP的企業的角度來看一看,它們對ERP係統是如何認識的:
(一)以進為“上”型
指的是關注企業管理新發展,采取“拿來主義”態度,積極地學習、借鑒,當條件成熟時及時上馬的企業。如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從1996年1月開始使用SAP的R/3係統,應用至今已超過10多年的時間,其長期影響仍在觀察統計當中。
(二)盲目樂觀型
這些企業對ERP認識模糊,混淆了“ERP軟件”與“ERP係統”的概念。他們認為,隻要投入一定的資金購置計算機硬件和某種ERP軟件,就能解決企業這樣那樣的老大難問題。或者就是企業追趕潮流,把錢花在外部包裝上。其實,ERP係統能否成功實施,關鍵是企業要踏踏實實地做好5個“P”的工作,業務流程改造、人力資源和組織、業務行為規範、信息產品支持、選擇合作夥伴。沒有這“5P”打基礎,企業隻會是盲目樂觀。
(三)懷疑觀望型
當前ERP軟件市場大體“一頭熱”,說明了持這種想法的企業占到多數。他們認為,ERP是舶來品,尚未經過中國國情的徹底“改造”。並且許多企業曾經上馬的ERP係統運行不利,更使得他們提出“ERP究竟是否適合中國的企業”這種疑問。
三、結語
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的企業要想立足於世界的經濟舞台,就必須努力使ERP管理係統的價值發揮到最大。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迫使我們必須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而ERP正是適應這種要求的“法寶”。
參考文獻
[1]周潔.企業成功實施ERP方法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7).
[2]朱素娟.我國ERP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06):22-24.
[3]盧長利.ERP在企業運營中的作用[J].外資IT談製造業信息化,2004(04): 31-32.
[4] 張名,周曉,劉燕華.ERP在我國企業中的運用與發展[N].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9(04):69-70.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