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及應對措施(1 / 2)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貨幣政策

作者:趙勝利 韓雪峰

【摘要】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幣啟動新一輪的彙率改革方案,其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第一,改革彙率生成機製,人民幣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第二、適度釋放人民幣升值壓力,即人民幣作小幅升值,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從彙改開始到2013年6月3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彙率從8.1100升值到6.1806,升值了31.22%。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一係列的影響,尤其是進出口貿易方麵影響更為顯著。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外貿影響應對措施

一、有關彙率影響國際貿易的經濟學相關理論

(一)馬歇爾—勒納條件

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以及美國經濟學家勒納指出:一國貨幣相對於其他國家貨幣貶值是否可以改善該國貿易收支,取決於貿易商品的需求、供給彈性。假設供給具有完全彈性,那麼貶值效果取決於需求彈性。若用Dx表示出口商品需求彈性,Dm表示進口商品需求彈性,則當|Dx|+|Dm|>1時,貨幣貶值可以改變貿易收支;當|Dx|+|Dm|=1時,貨幣貶值不起作用;當|Dx|+|Dm|1,即馬歇爾—勒納條件。

(二)J曲線效應

本幣貶值後,初期因為消費、生產的“粘性作用”,進出口不會明顯變化,但由於彙率改變,以外幣計價的出口收入會減少,以本幣計價的進口支出會增加,結果使經常項目收支逆差增加或使順差減少,經常項目收支反而惡化。一段時期(大約6—12個月)後,經常項目收支才逐漸改善;在通過一段時間(大約1.5—2年)後,經常項目收支改善達到頂峰,然後再趨向下降。因此彙率對貿易的影響具有“時滯”效應,呈現字母J的形狀。而貨幣升值情況下,經常項目收支則正好相反,表現出反向J曲線效應。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的積極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進口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以美元表示的外國商品的價格相對降低,由供求定理知:價格降低,需求增加。所以,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降低進口成本,增加進口量。目前我國的鋼鐵、石化、造紙行業都大量依賴進口原材料,對這些行業而言,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降低進口原材料的成本,增加企業的利潤,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競爭力。

(二)人民幣升值迫使企業提高競爭力

從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經驗看,當本幣升值後,企業都盡力削減成本,采用新技術、研發新產品,並且為了應對本幣升值引起的國際競爭力問題,企業都調整經驗策略,大力推進對外直接投資,在國外設廠、銷售,從而維持了其出口商品的國際市場份額。因此,本幣升值後,國內企業選擇對外直接投資以維持其產品國際競爭力,這不僅繞過了貿易壁壘,還搶占了國外市場。

(三)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改善我國貿易條件

我國國際貿易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貿易摩擦不斷,我國主要出口市場美國、歐盟、日本、香港及東南亞都跟我國發生過貿易摩擦。人民幣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美、中歐、中日之間的貿易摩擦,而東南亞各國在出口商品結構上與我國有重疊,尤其是在一些資源、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基本上是爭奪同一個市場,人民幣升值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雙方的貿易關係。

三、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的消極影響

(一)削弱了我國商品的出口價格優勢

我國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製造業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上,人民幣升值前,這些行業向國際市場提供的產品和其他國家同類產品相比存在明顯的價格優勢。這些產品基本上是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並且產品價格彈性較大。人民幣升值後,企業為了維持利率,必須提高商品價格,這必會削弱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不利於提高甚至保持原有的國際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