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存款利率市場化背景下中小銀行存款定價策略選擇(1 / 2)

存款利率市場化背景下中小銀行存款定價策略選擇

金融論壇

作者:孫欣華

【摘要】2012年6月8日,央行宣布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存款利率首次允許上浮,這標誌著存款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在此背景下,以城市商業銀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會怎樣進行存款定價決策,怎樣轉變經營方式以求在激烈競爭的金融市場中取得發展,這些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本文運用博弈論的方法分析以Q銀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的存款定價方法,並分析利率市場化對中小銀行經營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而研究中小銀行優化轉變經營方式的路徑。

【關鍵詞】存款利率市場化中小銀行定價方法博弈論

2012年,人民銀行兩次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並擴大利率浮動區間,對所有商業銀行來說都是一場博弈。如何進行存款定價,既能利用政策增強存款吸引力,又能提高資產負債綜合管理水平,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存款浮動區間擴大後,各類商業銀行存款定價經過短暫的波動調整後,迅速達到穩定狀態,目前大概呈現“法人機構高於股份製銀行、股份製銀行高於國有銀行”和“活期高於定期、短期高於長期”的總體特征。我們選擇Z市作為監測地區,以城市商業銀行Q銀行(Q銀行是Z市的一家城市商業銀行,Z市共有工、農、中、建、交、農發、浦發、興業、中信、招商、光大、郵儲、農信社以及Q銀行14家商業銀行)為例,分析中小銀行與五大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為代表的大銀行相比,在存款定價中經過了怎樣的思考和選擇。

一、基於博弈論角度的存款定價行為分析

下麵分別用短期行為模型和長期行為模型分析:

(一)短期行為模型分析

智豬博弈模型是一個著名的實力不均衡對抗者之間博弈的例子。假設豬圈裏有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頭有豬食槽,另一頭安裝著控製豬食供應的按鈕,按一下按鈕會有10個單位的豬食進槽,但是誰按按鈕就會首先付出2個單位的成本,若大豬先到槽邊,大小豬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時到槽邊,收益比是7∶3;小豬先到槽邊,收益比是6∶4。那麼,在兩頭豬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終結果是小豬選擇等待。

2012年6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基準利率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作為決策者的五大行首先做出定價選擇,活期上浮10%,一年期以內的定期存款保持在調息前的基準利率水平,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則維持在調息後的基準利率水平,除活期存款外其他各檔存款利率均未一浮到頂;作為競爭者的全國股份製銀行和地方法人也紛紛做出上浮利率的決定,其中大部分股份製銀行在一年期以內短期存款上用滿了上浮空間,農信社短期存款也選擇上浮到頂,而Q銀行卻選擇跟隨五大行定價。

(二)長期行為模型分析

斯塔克伯格模型試分析長期行為的有效模型,假設市場上有兩個廠商,這兩個廠商的決策內容是產量。在這兩個廠商中,一方較強一方較弱,因此他們的產量決策是有較強的一方先進行選擇,較弱的一方則根據較強一方的產量選擇自己的產量。由於這兩個廠商的選擇不僅有先後之分,且後選擇的廠商在選擇時知道前一個廠商的選擇,因此此模型是一個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本博弈還揭示了一個事實:在信息不對稱的博弈中,信息較多的博弈方(如本博弈中的廠商2,在決策之前可先知道廠商1的選擇)不一定能得到較多的利益。

2012年7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個百分點。7月6日,Z市各金融機構紛紛上調存款利率,但上浮幅度卻有所差異。五大行活期存款和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保持本次調息後的基準利率,一年期以內的定期存款則維持了調息前的基準利率;而股份製銀行和Q銀行的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內的定期存款上浮至基準利率的1.1倍,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則維持了調息後的基準利率。但是僅過一天,Q銀行決定從7月8日起,所有檔次的存款利率均上浮至基準利率的1.1倍。通過兩次博弈過程可以看出,Q銀行從第一次博弈中的價格跟隨者,逐步發展成為價格製定者或者價格先行者,但在這個博弈過程中,Q銀行卻不一定能得到較多的利益。

(三)Q銀行博弈行為的原因分析

1.從短期看,Q銀行行為符合智豬博弈模型,是價格的跟隨者,穩定市場份額是其主要目的。2012年9月末,五大行各項貸款餘額占Z市的份額為55.8%,而Q銀行的份額僅為10.7%,為穩定市場份額Q銀行選擇跟隨定價。從智豬模型看,充當小豬一角的Q銀行選擇跟隨定價為最優選擇,在短期內實現了納什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