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從長期看,Q銀行行為符合斯塔克伯格模型,逐漸成長為價格主導者,此時擴大市場份額,增加流動性是其主要目的。Q銀行成為價格主導者的原因主要是:
(1)在監管部門存貸比的嚴格控製下,Q銀行隻能通過增加存款來增加貸款投放空間,進而保證盈利水平。增強存款吸引力,是目前快速地、直接有效地保持盈利水平的手段,進而對增加存款和保持存款穩定性的要求增加,存款利率定價上必然要體現競爭性。
(2)以較高的存款價格來彌補儲戶認知程度低、營業網點分布少等劣勢影響。尤其在目前房地產、股市等投資渠道低迷、儲蓄存款對利率彈性增強的情況下,通過提高利率,可以有效穩定老儲戶,增加新儲戶。
(3)Q銀行利率支出彈性相對五大國有行較小,利息支出對利率提高的敏感性較低,從成本角度看有優勢。
(4)Q銀行貸款利率定價高,利差大,對存款利率上浮的承受能力強。據調查,Q銀行貸款定價基本為基準利率上浮30%—50%,有的甚至高達70%,而五大行貸款定價相對較低,大部分貸款上浮幅度僅為10%-20%。
二、中小銀行優化經營管理的路徑選擇
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擴大到基準利率1.1倍,是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存款定價上的裏程碑式變革。與市場地位穩固、抗風險能力強的大行相比,中小銀行所受影響將更加明顯。一是存貸利差收窄,盈利能力降低。據測算,2012年兩次政策調整後,Q銀行存貸利差縮小39.5個基點。二是從短期看,資產負債結構匹配度弱化,需要若幹配套措施和一定的調整時間,這期間的短期陣痛往往在所難免。三是傳統業務縮水,表外業務增長。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尤其是存款利率上浮空間的進一步放開,以Q銀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應經必將麵臨更大的挑戰和機遇。為更好的適應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應及時優化調整管理思路:
(一)大力豐富金融產品,促進替代性負債產品發展
鼓勵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證券投資基金和企業債券市場,允許商業銀行發行長期債務工具、發起設立證券投資基金等,從而引導金融市場向縱深發展。
(二)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減少對存貸利差收入的依賴
相對國外中間業務占比40%-50%而言,中小商行的中間業務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利率市場化對銀行傳統盈利模式的挑戰也進一步提升了中間業務的重要性和發展的緊迫性。可以通過細分客戶市場,加大市場營銷力度,創新服務品種,提升服務檔次,優化資源配置,建立科學高效的中間業務激勵機製和管理體製等措施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同時,大力發展基金托管、代理保險、證券投資、代理保險、銀證合作等非金融業務也可以直接增加中間業務收入來源。
(三)切實提高市場化的存貸款定價能力
第一,應加快建設按產品、客戶和部門進行細分和成本核算的財務管理機製,為金融產品的合理定價提供依據和標準。第二,應加快建立能夠靈敏地反映市場價格的內部資金價格轉移體係,通過與市場資金價格相聯係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來有效調節總分行之間、資金來源與運用部門之間的利益,並影響業務部門的決策。第三,應按照新《巴塞爾協議》關於信貸風險評估的要求,盡快開發科學有效的信貸風險評級係統,使其能夠正確地評估貸款的違約率和違約損失率,實現對貸款風險的有效度量和評估。第四,應盡快建立分級授權的金融產品價格決策與管理機製,形成總分行各司其責、各掌其權的分散和集中結合的科學定價決策體製。
參考文獻
[1]謝識予.經濟博弈論[M].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2.
[2]金玲玲,朱元倩,巴曙鬆.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影響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12(02).
[3]陳安全.中國利率政策的傳導機製研究[D]. 廈門: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9.
[4]趙慶明.對當前存款利率市場化形勢的分析與思考[J].國際金融,2012(08).
[5]楊子強.關於穩健推動利率市場化的思考[N].金融時報,2012-08-27.
作者簡介:孫欣華(1982-),女,漢族,山東濰坊人,碩士,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管理。
(編輯: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