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增加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融資渠道,加強政策扶持
對於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而言,適度提高農村利率水平,可吸引其加大支農力度。但針對農戶的小額信貸,提高的利率部分不能轉嫁到農戶身上,可由中央和地方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一方麵沒有加大農戶的還款壓力,另一方麵提高了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信貸人員積極性。較高的利息收益,給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帶來更多的收益,方便以較高的福利水平吸引高水平人才,進一步促進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長遠發展。
由於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地域差異,經濟水平有較大的差距。經濟發達地區資金充裕,存款遠遠大於貸款,對於偏遠的貧困地區,由於本地的儲蓄較少,可供借貸資金也就較少。可與其他金融機構互通資金有無,使資金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麵,可加強與城市商業銀行的合作,將城市資金引入農村,多途徑的打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加強對農村金融的支持。
(三)積極探索信貸新模式,著力滿足不同主體信貸需求
農村金融的需求者具有分散的特點,但在新形勢下這一傳統正在發生變化,在新農村建設時期,現代化農業經濟發展迅速,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立足於服務“三農”,就應該通過提供多種渠道,服務於廣大農戶和各類農村市場資金需求主體。由於目前我國農村農民相對資金困難,缺少有效的抵押擔保物,但是針對信用良好的農民,在核準貸款抵押物方麵采取靈活多變的政策方式,努力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積極拓展業務,一方麵滿足銀行的盈利性需求,一方麵盡量滿足客戶的貸款需求。比如發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這些貸款種類不需要抵押擔保,並可根據農業生產周期,靈活調整額度、期限、利率等要素,拓展小額信貸適用範圍。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出現為廣大農戶獲取金融支持提供了良好的方式,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可將自身業務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相對接,在大力支持分散農戶的同時,亦可將分散農戶和大市場提供有效對接服務,具體可通過將其法人授信與合作社成員單體授信有機結合起來,在金融服務方麵進行創新。針對農村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可采用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或采用農村聯保貸款機製,支持農村中小企業的創業和發展。通過創新形成跨地區、多行業的銀(社)團貸款,以形成較大規模的資金來源,為農業產業中的龍頭企業提供雄厚的資金支持。
(四)大力進行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樹立全麵服務新形象
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短信銀行等電子銀行的出現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了衝擊,已經成為拓展銀行中間業務的重要渠道,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也應認清形勢,大力推廣電子銀行的發展,在思想認識和管理上給予重視,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在網點設置方麵,應貫徹“兩點兩機、包村包片”戰略,即通過設立標準化營業網點和簡易營業網點,布設POS機和ATM機,實施臨近機構信貸員包村包片等服務方式,讓農村金融改革的新成果真正讓廣大農戶享受。通過立足農村的準確定位,獲取廣大農村地區客戶的信任,樹立良好的形象,全方位提升,增強總體競爭力。
金融風險一直是各金融機構的經營重點,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也不例外。各地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可從當地實際出發,就農村地區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特點,可將理財產品、各類銀行卡、支付結算係統等引入農村,在成本可控的範圍內,研發、設計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通過將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這幾種農村金融市場經濟主體組成信用共同體的模式,增強信用,提高農戶貸款的可得性。而農業貸款風險的不可預測性,農業保險發展一直停滯不前,這也困擾了各類農村金融機構,農村合作銀行可微小讓利,通過與保險公司合作,把涉農保險引入,建立起涉農貸款與涉農保險之間的聯姻機製,通過這一機製,擴大信貸規模,提高信貸質量。
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應該有條不紊的推進其改革與發展,以更好的為“三農”服務為目的,形成一個責任分明、內控完善、運行順暢、服務完善的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進一步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改良,將有效促進城鄉統籌發展,這對建立現代農村金融製度和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將更好更優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張濤.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思考[J].當代經濟,2013(06).
[2] 龍雲飛.農村金融體係建設研究[J].人民論壇,2013(08).
[3] 武麗麗.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服務吸取分析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