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對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的影響
當前針對我國經濟和金融錯配問題,對金融機構和大型國企的去杠杆化勢在必行,這在
一定程度上會使得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旺盛。而中央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使得市場資金麵不會再現之前的寬鬆,需求的旺盛和供給的穩健會使得銀行在貸款市場上處於強勢地位,融資方不具有強有力的議價能力。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與客戶自主協商定價的空間將進一步擴大,有利於促進金融機構采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並不斷提高自主定價能力,轉變經營模式,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時,也為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留出更大的空間,提高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
從中期來看,貸款利率的下限開放會對整個資金市場的資源配置產生一定影響。不過,這些影響需要資金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和存款利率上限的不放開這兩個前提。但是目前中國經濟處於調結構的過程中,一旦經濟增速下滑到某個區間,投資就會減少,市場對資金的需求也會減少,這將提高融資方對商業銀行議價能力。
三、結論
此次央行決定全麵放開銀行貸款利率有管理的浮動區間,也就是意味著中國金融體係的利率市場化開始向縱深發展。從中長期來說,貸款利率全麵放開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即貸款利率有管理的浮動區間全麵放開也就意味著中國金融體係利率市場化真正的啟動,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利率市場化將給銀行業帶來深遠影響與嚴峻挑戰。未來一段時期,銀行業應從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客戶結構優化、收入結構轉變、嚐試開展綜合化和國際化以及提升內部管理能力等多方麵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在推進利率市場化後,一些實力較弱的金融機構難以承受改革陣痛,一旦倒閉,將影響儲戶存款安全,危及金融穩定。而作為利率市場化的必要配套製度,存款保險製度等金融安全網如若建立,則不但解決了儲戶資金安全的難題,同時也讓金融機構的優勝劣汰成為可能。
對銀行的存貸款客戶而言,來自政府的隱性擔保如果不被打破,將繼續扭曲利率定價和信貸資源的有效分配,導致銀行信貸資源向國有企業傾斜。中國要實現利率市場化就不可避免地要解決這些根深蒂固的問題。政府應該從根本上加快結構性改革的步伐,包括財政改革、要素定價改革、中小企業改革以及其他金融領域的改革。
參考文獻
[1] 胡定核.放開貸款利率管製的短期影響有限[J].中國證券報,2013(08).
[2] 薛亮.放開貸款利率管製銀行暫無利率變動跡象[J].金融時報,2013(07).
(編輯:孟子涵)